东北网3月20日电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006年,哈市教材选定由“分权”走向“集权”,由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组统一选教材。
据了解,2003年,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教材打破了过去由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模式,教育部门可以在符合新课标的多版本的教材中选择国家级课程的教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课程教材的选用上,2003年9月,新课程改革后哈市使用的教材打破过去由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模式,转由以区、县为单位从18个版本的教材中自选。
新课改以来,哈市各中小学纷纷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特色课程,使学生朝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哈市中小学校的学校课程正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许多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2004年秋季,哈市地方教材《走进哈尔滨》走进了近20万中小学生的课堂,该教材共分历史文化、环境资源、科技发展、政治经济四大板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大列巴”、红肠、冰糖葫芦等地方特色食品,充分展示了如诗如画的斯大林公园、独具欧陆风情的果戈里大街、庄严的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地方标志性景观。
新课改在拓宽孩子的视野、增加知识面上具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存在弊端。据悉,各区县自主选择教材,由于版本太多,不利于教研人员指导教学,更不利用中考出题。去年国家教育部又对国家教材的选用作出规定,由以区、县为单位转由市级教育部门中选用。
据介绍,去年哈市教育部门在选择教材之前,组建了由具有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和市区教研员组成的400多人的人才库。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选教材人员名单,从400多人中抽出175名评审专家,以投票的方式选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科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教材。
据悉,今年的教材选用抽签确定评审专家,以投票的方式选出适合哈市中小学生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