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林区东富乡腰房村的“阳光俱乐部”。 |
东北网5月10日电(记者 邱士民)一张乒乓球桌旁边,两个村民正挥拍捉对厮杀,十几名观看者不时爆发出阵阵喝采声。这是记者4月17日下午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富乡腰房村的“阳光俱乐部”看到的一幕。
当天下午,“百名记者下基层”报道组深入绥化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户”家中采访,发现这里的“中心户”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而“阳光俱乐部”就是该村“文体中心户”的重要活动地点。
“阳光俱乐部”是东富乡腰房村村民、文体活动中心户李天军为乡亲们成立的,即在庭院里用塑料布搭建的简单文体活动室,里面有一个乒乓球台和两个象棋盘等娱乐用品。活动室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打球的、下棋的、围观的,其乐融融。今年50岁的李天军告诉记者,他继承了祖传的铁匠手艺,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早就过上了小康生活。由于自己比较爱好运动,经常和大伙在一起下棋打球,久而久之,到家里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让大伙有个好点的活动场所,他就在自家院子里搭了一个棚子,买来了象棋等娱乐用品,还有热心人提供了乒乓球台。
这个被乡亲们戏称为“阳光俱乐部”的活动室,深受村民喜爱,每天都有几十人来参加活动。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刚刚上学的孩子。有时还吸引来周围村镇的象棋和乒乓球爱好者来切磋技艺。
外表健壮敦实的老李说起话来也十分实在,“现在大伙生活都不差了,我给大伙提供个寺方娱乐,什么也不图。”据介绍,“阳光俱乐部”开展活动几年来,老李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大到维修用品,小到水电费他都自掏腰包。也有人提出要意思一下,均被老李拒绝了。
“玩这个比耍钱强多了”,一位正在打乒乓球的老大爷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天都来这里打一会乒乓球,然后再下几盘棋,尤其是农闲时节,天天不落,而且家人也都十分赞同。“天军干了件大好事”,采访结束时李大爷竖起了大姆指。有家长也表示,小孩子在这里玩他们不担心,打球下棋益智健身,如果没有了这些活动,孩子们就经常跑出去上网,甚至在外面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