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让更多农民搭上"建康快车" "新农合"带来的启示
2006-05-09 10:24:01 来源:东北网-农村报  作者:杨文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9日电题:“新农合”带来的启示

  拿着“参合本”就能到家门口卫生所取药、看病,住院可以报销,连生孩子都能得到补助,这在以前只是农民最朴素的憧憬,如今他们的心愿已变成现实,农民享受到的保健生活正在与城里人拉近距离。

  “三级”农村卫生网破解农民就医难

  我省一些县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破解了农民就医难、看病难、花不起钱的难题。而最让他们感受到的远远不止“参合”的到越来越多的实惠,而是医务工作者真诚灿烂笑容和服务质量发生的喜人变化。

  在林口县,实行“新农合”后,建立了较为完善“三级”农村卫生网,每个村都有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卫生所,在全县凡是“参合”的农民就医打破了地域限制,农民享有就医选择权,找到了当“上帝”的感觉,而且随着去年在全省首先实现“新农合”,全县微机联网,农民在定点医院住院,所有数据可直接传到“参合办”,出院时工作人员在网上审定合格后,由医院先垫付应给农民的补贴款,然后医院再与“参合办”算账,实现了农民出院与报销的同步。

  让更多的农民搭上“建康快车”

  “新农合”这列满载农民希望的“健康快车”启动了近三年,它的深远影响不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而它更深的含义在于让更多农民享受到这项惠民政策,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医疗保障。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最需要帮助的农民贫困户、五保户眼巴巴看着“车”想上却挤不上。针对此情况,林口经过调查摸底,向上争取资金,去年底拿出8万余元,为全县8230名特困农民和五保户照顾对象集体“埋单”。就连村里一天哼哼呀呀的“老药罐”也加入了这趟快车,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报销比例。

  新政策、新机制,远在他乡务工的农民也瞅着“眼热”——也要参合。县里亮出绿灯:人在他乡,可毕竟是家乡人,参加合作医疗当然应该。喜出望外打工仔委托家人拿钱、证明办理合作医疗手续。“去年在外劳务输出得7万人中,就有3.6万人‘参合’,累计为90人报销11万元的医药费”。县卫生局副局长蒋振新介绍说。

  “参合”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

  记者在林口县采访时看到,县、乡、村的医疗机构都在显眼处挂着公示板,而且每季度都要通过不同方式将合作医疗基金收交情况向社会公开,其中村委会要将本村患者的病症、治疗机构、药费总额,报销金额等内容向村民公开;乡“合管办”要将本乡报销情况进行公示;县“合管办”每季度通过当地电视台对大额报销情况进行公示。“三级”联动让“参合”的农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让农民做主。在“新农合”管理的各级组织中,都有农民代表参与。

  避免有人“揩”农民的“油”

  “新农合”的运行,它还正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如何让“参合”的农民在诊治过程中,防止医疗机构对“参合”人利用手中的便利和优势地位,采取小病大治,开“花单”或高价单、“揩”“参合”农民的“油”,是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参合”农民的一大担忧。“药品采取招标采购,并公示药品目标监督医生‘开单’,而且所有目录中的药品都输入了微机,微机对药品自动识别,违规药品根本录不到微机里。”林口县“合管办”人员介绍说。林口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情况,制定和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对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和“合管办”日常工作实行举报制和责任追究制。

  据了解,今年我省大部分县市继续扩大“新农合”的试点范围,尚处在起步摸索阶段的农民“健康快车?正在大幅度提速。林口“新农合”的一招一式,或许能给我省其他县市有所启示。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