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0日电 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陈昭运兴冲冲地到哈尔滨汽轮机厂报到。她是哈尔滨汽轮机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出台后,首位加入该厂的高新技术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专项学科带头人。
“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记者在对我省装备制造业现状调查时了解到,各企业都把人才战略放到重要位置。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机制留人,形成进人有渠道、淘汰有机制、发展有空间的良好用人框架和平台。如今在我省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中,当年的人才外流“雁南飞”现象几乎不存在,而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被吸引到这里。
“群雁”飞来
在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采访时,记者遇到了今年即将毕业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四学生左永志。他告诉记者:“我来这里一方面是毕业实习,更主要的是熟悉环境。我对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都非常满意,并与公司签订了合同,毕业后就到这里工作。”据悉,这几年,“齐重数控”每年都从大专院校招收100多名大学生。从2000年至今已经有600多名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到这里工作,很多人已经成为了技术骨干。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人力资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厂近几年招收大专和本科生近380人,其中2004年招收大学本科毕业生100名,创造了企业历史以来招收大学生的最高记录。
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中国一重”还积极将橄榄枝伸向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专家学者。据中国一重人力资源部的辛勇介绍,“一重”这几年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没有新的人才的流失。
英才配高薪
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各企业不约而同地实行了待遇向一线倾斜,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政策。
在“齐重数控”,调研室主任孙宏峰告诉记者,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工资有最低标准,即他们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标准,而对职能处(室)的工资也有标准,是最高标准,要求他们的工资不能高于这个标准。孙宏峰在职能处(室)工作,与孙宏峰同级别的技术部门的管理人员的月工资都在五六千元,甚至更高,而孙宏峰的月工资不到两千元。
同时,哈尔滨汽轮机厂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建有别墅,而且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有相应的待遇。
真情换人心
人孰能无情,感情是维系企业领导与员工的一个重要纽带。在“齐重数控”,人力资源部部长周艳春对待新来的大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新来的大学生,谁有烦心事都愿意找她倾诉。“齐重数控”重装工程车间主任黄启光谈起对工厂的感情激动地说,他在其他企业做过,但是只有在这里才找到家的感觉。
“中国一重”总经理吴生富,虽然工作忙,但是还是经常深入到科研生产第一线,与科研人员沟通、谈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中国一重”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去年“一重”浇铸一个300多吨的浇铸件,由于浇铸过程存在危险,厂里制订了应急预案,事先做好了应急准备。在这样体恤下属的厂里工作,大家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谁还会离开呢?
搭建发展平台
没有物质基础是不行的,但是光有物质基础,满足不了人才发展也是留不住人才的。给人才创造发展空间,满足其发展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另一个法宝。
“齐重数控”技术中心的周长杰来厂虽然仅有3年的时间,现在却是ERP项目的主管。周长杰告诉记者,“我是我们大学同学中,现在做得最好的一个。在‘齐重’只要你行,就给你发展的机会,给你搭建发展的平台”。
在“中国一重”,一个个向世界最高水平挑战的项目尤其让科技人员充满了自豪感。“中国一重”总经理吴生富说:“我们给各类人才提供了事业舞台,只要是有能力的人才,都可以在这里尽情施展。”
不拘一格用人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突破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培养选拔了一批能力强的专业骨干到主要领导岗位,给他们创造了发挥才干的空间。
“我没想到自己能有机会做翻译工作,一切都像是一场梦。”“齐重数控”的情报员田力过去是厂里的一名天车工,前年全厂外语考试,她成为佼佼者。后来工厂将她送到大学校园里学习了一年外语,回厂后她从事资料翻译工作。不拘一格用人才是该企业的用人宗旨,只要是人才就会被委以重任。而这里的员工都能上能下。
在装备制造业企业中,高级蓝领们发挥着重要作用。哈尔滨汽轮机厂在全国独家出台了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评聘制度,把工人放在了发展的突出位置,通过激励竞争,提高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为“哈汽”的市场争奠定了人才基础。
在用工制度改革上,“哈汽”公司已经形成一种正式工、临时工和外聘专家型人才等多种用工制度并存的格局。“哈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聘请博士研究生级首席专家,并为他们提供生活、工资、科研及经费保障。
我省及各地市政府部门为了促进老工业基地发展,在吸引人才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为我所用,已经成为了我省各级政府及企业的共识。正是在各方的努力下,昔日的孔雀东南飞,正在逐步被雁北飞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