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1日电林口县是全省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试点县之一。据林口县卫生局副局长、农合办常务副主任蒋振新介绍,从2003年开始至今,全县已有18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占实有农业人口的75%,预计在未来的5年内,全县农业人口将全部参加新农合。从此,农民朋友每天节省3分钱,就再也不用为生病无钱可医而犯愁了,就医难、难就医的现象将成为历史。
花30元钱给报销3000元
4月14日,记者来到了牡丹江市林口县五林镇马西村,村民们听说记者是来采访新农合的事的,纷纷赶到村委会,争着抢着说新农合的好处。刘明霞大姐拉着记者的手就说开了:“新农合对我们农民来说帮助可太大了。2003年,我们县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在,每个人每年交10块钱,说实话,当时我们非常不情愿,后来在村委会领导的多次劝说下,我们才交上的参合费,我们也没指望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可是,去年12月份,我丈夫唐连凤突然得了闹出血,在牡丹江第二医院住院花了1万多元,最后没抢救过来去世了。我们家本来经济就不宽裕,他住院期间花的钱大部分都是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眼看着就种地了,可是我们的种子、化肥还没着落呢。正当我愁眉不展时,合作医疗报销的费用下来了,给报销了近3000元,买了化肥、种子还能还点外债呢。我们3口人才花了30块钱,就给报销了这么多,还是党的政策好呀,我们真是感激不尽啊!”说着说着,刘大姐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每天节省3分钱 医疗保证享一年
像刘大姐这样参加新农合受益的农民是越来越多。据林口县委常委、副县长徐丽清介绍,从2003年林口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新农合试点县开始,全县各级部门都在不断努力开展这项工作。林口县卫生部门对全县农民就医情况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县23.8万实有农业人口中,无任何医疗保障的农村人口高达79%;应该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高达30.3%,其中75%是出于经济原因;每年县里大约有600人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为此,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合管办)的工作人员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中做宣传工作,“每天节省3分钱,医疗保障享一年”(2003年的参合费为每人20元,即每天6分钱,从2004年开始降为10元钱),农民们逐渐加入到新农合的队伍中来。两年来,全县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784万元,共为8638名参合患者报销了医药费,共支付医药费663万元,共有83人享受到最高封顶1万元的补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证在手 全县看病
在新农合实施的过程中,林口县不断作出调整,以便将更多的实惠最大限度地留给农民。2006年,在全县建立了家庭门诊账户,每个参合农民按照8元的标准以户为单位计入家庭门诊账户;降低了报销起付线,提高报销的比例,减少分段按比例报销的段次;确定了14种疾病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改变了报销方式,规定在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的患者在哪住院、在哪报销,当天出院、当天报销;变过去患者医药费由乡镇信用社垫付为由定点医院垫付;取消县内转诊制度,患者在本县范围内可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同时,严格域外转诊的管理;增加人员、编制、经费,理顺县乡两级经办机构的体制关系。还确定了每个季度将就医报销的内容进行公示的制度,让百姓一看就明白花钱的多少和报销的多少、疾病种类等信息,群众可以更充分地监督。在新确定的14种疾病单病种定额报销中,规定妇女生孩子(正常产)给予100元的补助,这是前所未有的。每个参合农民看病,只要拿出参合证就可以在全县范围内的定点医院看病,均可享受医保的待遇,新农合被百姓亲切地形容为“金山银山不如新农合这座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