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1日电 题:满目皆是一个“新”——友谊农场六分场六队采访札记
双鸭山日报记者 杨军
新步伐、新变化,新风貌、新景象、新感觉,来到友谊农场六分场六队,满目皆是一个“新”。
新步伐----致富路上不言愁
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035万元, 31个种稻户个个赢利,其中有25户纯收入超过万元。六分场六队能够名列友谊富裕队前列。应当归功于该队发挥优势,致力发展“水稻经济”的结果。
六队是一个朝鲜族生产队,种植水稻有40多年的历史。早些前,这里的稻农习惯延用老式抛种法和小棚育秧法种植,水稻产量和品质一直上不去,常常一年到头的白忙活。
下功夫,学科技、用科技,让水稻产量与效益走出“熊市”,奔“牛市”。近年来,队里带领农户、群众抛弃传统的生产模式,实施水稻栽培“六化”高产高效模式,推进水稻种植全过程机械化。
在水稻生产中,先后推广使用了种子包衣、大棚育秧、大棚微喷、钵育摆栽、机插、机收与侧深施肥等先进技术,使水稻产量大幅提高,由5年前亩产千斤,增加到去年的亩产近1500斤。
全队230台套各类水田机械,解放了大批劳动力,保证了水稻栽培各个环节生产不误农时。7650多亩水田在育苗、插秧、收获过程中,均采用机械化一条龙作业,减少了程序,提高了质量,降低了费用,亩增效近350元。
新变化----小康未来不是梦
腰别“大哥大”,骑着“电驴子”,潇洒奔四方。如今的六队,电话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机动车入户率100%,人均砖瓦化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人均收入万余元,真是好一个富足的生活缩影。
宽裕生活来自发挥优势,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面对富裕劳动力的日益增多,这个队充分依靠朝鲜族群众特有的血缘、商缘和文化缘优势,引导、鼓励群众跨地区、跨国界搞劳务输出。走出家门,走到全国,走向国外。很快,形成了亲属带亲属,朋友带朋友,老乡带老乡的“三带”劳务输出链条,可谓“一人出国,带富一帮,富了自己,亲朋沾光”。
抓住农闲空档去省外、国外打工,农忙时返回家种地,这样的“两栖”农民,在六队大有人在。据2005年统计,全队外出打工人数达157人,其中国内沿海地区103人,韩国54人,年创收560万元,人均收入3.5万元,最多国外打工者一人年收入五、六万元以上。
如今,“打工经济”不仅成为六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人民群众生活宽裕的重要来源保障。
新风貌----让生活充满阳光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门不用锁,这决不是虚构,这就是发生在洋溢着文明之风的六队。
培育文明风貌,决非一朝一夕,六队靠得是天长日久。
把学习培训班常年办到炕头上,把“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五好文明家庭”、“星火带头人”、“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立业”等创建活动持之以恒开展下去,使全队群众家家有奔头,人人有争头。
朝鲜族群众能歌善舞。队里投入10多万元,建起36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并配置了健身器材,篝火晚会、歌舞大赛、文艺联欢、民间游戏、全民健身以及门球,排球、篮球比赛和运动会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在这里搞的热火朝天。
群众的文明程度变强了,精神境界变高了,思想观念变新了,科技种田意识变浓了,法制观念变强了,生活环境变美了,社会风气变正了,干群关系变亲了……
现在的六队,社会治安好到连小卖店主人不在时,购买者都常常会自觉取货留钱,至今从未差过一分钱。。难怪,全国农林工会领导来到这里,都会发出如此感慨:“全国农村要是都象六队这样,中国农村的早就文明进步了”。
新景象----鲜花盛开的地方
不见垃圾,道路宽敞,绿篱笔直,鲜花簇拥,这就是被省政府授予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六队。
多年来,队党支部竭尽全力带领党员、群众坚持改变队容队貌,有车义务出车,有人义务出工,没用公家一分钱,彻底治理了居住卫生环境。九曲十八弯的土泥巷路改造成了十横十纵笔直的沙石街道,杂草乱生的路沟边种满了朵朵鲜花。每当鲜花盛开季节,花香四溢,赛似江南好风光。
为了保持好村里的环境卫生,六队人给自己戴上“紧箍咒”,一条条村规民约,管住了人们的不文明行为。
生活拉圾埋在自家地里;畜禽全部实行圈养;栅栏一律用花带代替;外来人往街道扔烟头,村里有专人负责拾捡。
街道没有一个烟头,道边没有一处拉圾,屯里没有一个畜禽,家家没有一圈栅栏,户户没有一把锁头。一位上级领导来到“花园式生产队”六队检查工作时,于是便有了以上令人惊讶的五个“新发现”。
新感觉----和谐春风扑面来
不公平的事不见了,不合理收费没有了,上访告状的见不到了,干群关系融洽了,双文明建设搞上去了……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因为有了一个群众民主管理委员会,曾经令队领导头疼的一个个难事和矛盾迎刃而解。每半年时间,领导向民管会汇报一次工作,主动接受监督,这是队党支部对群众公开做出的硬性决定规定。
凡是重大决策出台前,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管委会代表民意,直接参与酝酿、制定和决策的全过程,否则一律视为无效。这是队领导干部向全体群众的郑重承诺。
过去有人怀疑领导“暗箱操作”,“卖人情地”,现在土地出租由民管会监督,张榜公布,一清二楚,群众心服口服。身心受到触动的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大家为了队里发展开始踊跃献计献策。仅去年,全队群众就提出合理化建议27条,被采纳有9条。
因为没有了隔阂和烦心事,队党员、干部用心、用力为群众服好务的劲头足了。从农业生产到农机修理,从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庭服务到为退休人员工资领取、邮包代领等等,队党员义务服务队为全队群众办好事、实事难以数记,队党支部在群众的威信和威望是日益见涨。
中国农林水工会领导在六队调研后,曾以“民主造就一方天堂”为题在国家级报刊发表了长篇调查报告,全面介绍了六队的民主管理经验,为此副省长申立国还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垦区和林区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学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