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
2006-05-24 13:42:06 来源:新华网  作者:武勇 孟昭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社银川5月23日电 记者从正在银川市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获悉,尽管我国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东北平原黑土区的水土流失仍在发展中,面积不断扩大,黑土层变薄,土壤养分下降,影响到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目前东北黑土区水蚀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大约为20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大约有1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已由50年代的24292平方公里增加到2000年的45106平方公里,而且近年来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黑土层厚度明显变薄,坡耕地年流失厚度超过1厘米,土壤养分也随之下降。据1979年的第二次普查统计,黑土层厚度在16厘米至72厘米,平均约为44厘米。可到了2003年以后,黑土层厚度在40厘米以下的约有50%,许多地方的黑土层已经消失,土壤有机质也从开垦前的8%至10%下降到如今的3%左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有关专家介绍,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和不重视水土保持导致黑土退化加剧,并带来一系列危害。近年来,东北旱涝发生的频率在不断增加,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3年至5年一次干旱,增加到现在连年春旱。大量的水土流失还造成江河湖库被泥沙淤积,降低了水利设施的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的泄洪能力。另外,由于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下降,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据调查统计,黑土区目前因水土流失形成的沟蚀和面蚀已经造成每年粮食减产1921万吨左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闫百兴说,今后必须以小流域为单元,建立水土保持指挥体系和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适合黑土区的土壤侵蚀分类标准,开展综合治理,实施黑土保护和林网修复改造等工程,逐步减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面积,使其在生态与环境方面整体好转。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