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8日电 在七台河市,随着一批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产新型建材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几十年积累的6500多万吨煤矸石、近1000万吨粉煤灰,终于得到有效利用,榨出了大把的钞票。目前,这个市新开工了全国最大的煤矸石烧结砖项目。建设新型建材项目将煤矸石和粉煤灰变废为宝,这只是七台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链条和缩影。记者在七台河采访发现,以煤为依托,煤、电、焦、油等一体化的煤化工产业链条已经形成,非煤替代产业也逐渐做强做大,正在逐步显示循环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和效益。
两低一高不同凡响
从煤里淘金到吃干榨净,七台河市完成了一次思维的转变和发展观念的更新。他们认识到,要使有限资源利用时间相对延长,就要实现“两低一高”,即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推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新思维,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牛刀小试,不同凡响。原濒临破产的勃利县选煤厂,被亿达信煤焦化能源有限公司买断,上80万吨焦化项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4年,利润居全省工业企业第15位,纳税居第45名,2005年,纳税额超过1个多亿,成为这个县财政的支柱企业。3年来,这个市仅焦化项目投资就达20多亿元,已有亿达信80万吨、宝泰隆60万吨、隆鹏60万吨、龙洋96万吨等一大批大型煤化工骨干企业崛起,焦炭生产能力达到了400万吨。洗煤做强做大,全市共上18个项目,具备了可洗原煤全部入洗的能力,精煤回收率不断提高,形成洗煤能力2400万吨,实现可洗原煤全部入洗,基本不卖原煤。
目前,全市已有12户企业产值超亿、纳税超千万,有6户进入全省非公有制企业纳税前50名,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上,七台河市被授予先进地市称号。
从小循环到大循环
七台河市提出围绕发展循环经济这一主线,努力做强优质焦煤、优质焦炭、电力工业和煤化工四大基地,做大木制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和医药五个接续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成为统领七台河“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一个“红线”。
在大力培育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同时,着眼于种植业、养殖业、林木业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以集群化形式对这些产业不断改造和提升,使之迅速占领行业高端。双叶家具公司10年前还是个只有70万元资金的家具小作坊,现在,公司资产增加了100多倍,产品畅销西欧、俄罗斯、东南亚市场,2005年,产值突破2亿元,纳税达到1558万元。七台河正在成为我省东部地区轻工产品集散地。
从环境创建到科技创新
发展循环经济,更重要的是环境效益、资源效益和社会效益。七台河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创建优良经济效益。制定了比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炭加工更为优惠的政策,凡是对调整产业结构有重要作用的循环经济项目,一律由政府出资征地,在地方所得税费中给予最大限度优惠。成立循环经济项目专题招商领导小组,有针对性地引进循环经济项目,把循环经济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
随着循环经济发展的提档升级,对科技的需求就显得尢为重要。通过项目研发,搭建技术开发合作平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在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积极引导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目前,该市亿达信公司、大自然油脂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先后与中国煤科院、哈工程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技术协作关系。几年来,该市国际科技合作初见成效。俄罗斯等国企业和专家30余人次来七台河市进行科技合作与交流。日本津村药业投资1000万日元,合作进行大田、林下人参种植试验;白俄罗斯科学院与龙盛腐殖酸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双效超强吸水材料和高品位腐殖酸综合利用项目;韩国S.W株式会社、第一制糖制药有限公司与七台河市企业合作开发人参、五味子种植和加工;荷兰、美国等企业与七台河市企业共同开发建材、煤气循环发电等项目,使该市国际科技合作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