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6日电 肇州大市场有人出售病死牛肉,该肉是一加工点收购病死牛后剔肉运进市场的。
记者曾于今年5月接到市民反映后,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又于11月19日至21日及12月21日至23日查证了此事。发现该加工点已“开办”6年,是一个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家族式“企业”。
初探加工点前见牛尸
今年5月,肇州一读者向记者反映,在肇州县砂石站十字路口东侧的平房区内,有一个病死牛肉加工点。病死牛在附近农村被收购回来后在此剔肉加工,继而运进肇州大市场公开销售。
该读者质疑:为何这个加工点已开办多年,但直到现在仍未有人查处?5月22日,记者赶到肇州镇。该加工点隐于平房区内,黑门高墙,西侧住房有一窗户,经常有人趴在窗前向外望。
院内东侧为仓房,举报人透露,每次收购回来的病死牛都先存放在这间仓房内。
加工点附近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臭味,门前血水流淌,堆积着多个牛犊的尸体。
记者透过黑门的缝隙,见院里放着一个尚流着血的牛头,一些牛蹄堆在墙角。加工点内还养有几头牛,举报人称,其养牛的目的在于掩人耳目。
据了解,经营这桩黑心买卖的人姓林,除了其妻子、儿子帮助经营且形成一个家族团伙外,又雇佣了多人进行收购、加工。
对于记者的暗访,牛贩似乎有所警觉,记者不得不暂时终止了采访。
再探
A
病死牛悄然“进厂”
11月19日17时30分,记者再次来到该加工点附近。此时黑夜已经降临,加工点大门紧关,院内亮起一盏大灯。
当日18时许,一辆车牌号为“吉林JP1080”的蓝色货车停在加工点门前,车斗上装着两头死牛。车进入院内后,从加工点屋内走出几名男子,将死牛迅速抬进东侧的仓房里,蓝色货车随后离开。11月20日11时许,一辆车牌号为“黑ES2993”的尼桑轿货车装着一头死牛停在加工点门前,车进院之后,死牛被卸在院内,不多时,该车离开。
B
院子里肉被装袋
11月20日12时许,记者推开了黑色大门,看到刚刚卸下的死牛被四脚朝天放置,肚子胀得很大。
见有人前来,一男子急忙将记者推出院外,另一男子一直跟踪记者到加工点对面很远的地方。13时许,“吉林JP1080”货车拉着一车酒糟开进院内,黑门打开后,记者发现病死牛已经不见了,一堆牛下水堆放在仓房墙边,西侧房子下几个装满东西的编织袋内正流出污血,刚才的病死牛牛头滚落在不远处。13时50分,酒糟被卸下,带血的编织袋被装进车斗内。
C市场内“安然”出售
14时许,装病死牛肉的蓝色货车驶出加工点,向肇州大市场方向驶去。
记者一路紧随其后,不多时,车停于肇州大市场东门前。
位于市场东门旁的一间仓库门被打开,仓库门上写有“若有事请拨打8526716,或到大厅北门老地方牛肉店”。一名满身油渍的男子开始向仓库内搬运病死牛肉,并且不时将肉随手扔在仓库的地上。此时,肇州大市场人群熙攘,而附近商户对此现象视若无睹,似乎已经见怪不怪。11月20日将近17时,市场即将关门,有人再次打开仓库门,搬起仓库内刚刚卸下的病死牛肉直奔市场内,在“老地方”牛肉店的摊床前停下后,将肉放在摊床后的箱子里。其间,未见市场有人对肉进行检疫。11月21日6时30分,市场开门营业,在“老地方”肉店后,一名中年女子将箱里的肉取出放在摊床上。5分钟后,便有顾客买肉。看来,“老地方”摊床的生意还挺红火。
三探有时竟公然加工
12月21日,记者三赴肇州。“老地方”肉店前的生意依然不错,前来购买牛肉的顾客不少。举报人告诉记者,这些天,黑心牛贩收购回来的病死牛数量增多,有时甚至打开黑门在胡同内剔肉。12月22日11时10分,车牌号为“吉林JP1080”的蓝色货车从加工点驶出,车斗里装着刚刚剔好的病死牛肉。
蓝色货车停于市场东门仓库前,满身油污的年轻男子将牛肉搬运至仓库内。最后,牛蹄及一个尚流淌着血水的编织袋被搬运到隔壁的另一间仓库内。15时25分,又一些病死牛肉从加工点内运出。16时5分,卖肉的中年女子与一名男子走进仓库内,将牛肉及牛下水等装在独轮车上,继而用塑料苫布遮盖,独轮车径直推往“老地方”牛肉店后门。12月23日14时45分,“黑ES2993”尼桑轿货车收购病死牛后,从砂石站方向归来,记者清楚地看见车上装载有一头黑色死牛。尼桑轿货车驶进平房区,停于加工点前,加工点的黑门打开,尼桑轿货车随即倒进加工点内,几名男子将死牛卸下。
走访
A“黑肉”出售多年
肇州大市场,是肇州县的一个集蔬菜、水果、肉食等为一体的综合大市场,本应是肇州人购买食品的放心场所,然而,病死牛肉却这样堂而皇之地“走”了进去,公然摆在了摊床上。
在加工点附近的平房区内,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居民,一位居民告诉记者,那里经营病死牛“生意”已达6年之久。发现该院加工病死牛是在1999年,那时不断有血水从黑门内流出,整条街泥泞不堪,且不断有恶臭味从院内飘出。据这位居民介绍,牛贩起初加工牛肉时尚遮遮掩掩,后来逐渐发展为公开化。一位大娘说:“他那儿全是病死的牛,被运到市场上去了,可别买那里的肉。”
据了解,经营这桩“买卖”的人姓林,除了其妻子、儿子帮助经营且形成一个家族团伙外,又雇佣了多人收购、加工。
B“经营”获利多多
黑心牛贩收购病死牛,为何“货源”不断?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农村的牛死后,村民们自己不敢吃,埋了又觉可惜,于是低价卖给了牛贩子。
记者调查后得知,由于“业务”量较大,该牛贩子于今年夏天还租赁了一家冷库,用来储存未卖出的病死牛肉。
举报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收购一头病死牛不到300元钱,剔肉之后,一头牛足可净赚400元钱,其销量一天最少应是3头,可净赚1200元。没人知道6年的时间,到底有多少人吃下了这样的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