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生态绿化瓶颈待破:哈尔滨市建生态型园林城
2006-06-09 09:35:0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宝森 闫雪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9日电 近三年来,哈尔滨市域绿化发展很快,总量相当于过去近20年的总和,生态绿化的概念逐渐成为共识。但是,业内人士指出,哈尔滨的生态建设,面临着绿化用地短缺等系列问题,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成为快速有效实施绿化建设的关键。

  绿化土地哪里来

  据了解,生态园林建设需要大量土地承载,目前,哈尔滨全市能称为“氧仓”的绿化带仅有两处,其余尚在建设中的6处,用地问题是核心。

  据哈尔滨市环保局自然保护处处长刘杰介绍,哈尔滨市北部和西部的防护林带属于国家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比较完整,但仅能降低郊区的风速,对城市环境的保护作用有限。“生态建设涉及城乡,从建设大生态战略考虑,可以充分利用村屯生态建设、退耕还林、沿江沿河两岸扩展、公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企业退出中心城区等方法,充分解决绿化用地问题。”刘杰说,近年来,环保部门把城市周边废弃地首先利用起来,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全面进行了清理绿化。

  据了解,哈尔滨市郊区及乡村绿色通道工程、生态林和生态村工程发展很好,近年来先后建设了哈阿、哈大、哈绥、哈双、滨绥等公路、铁路绿色通道30多公里,同时退耕还林、宜林宜草荒山荒地利用等绿化措施增加了绿化覆盖率。仅2005年,城郊乡村就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23万亩,有效解决了绿化土地。

  相对而言,城市绿化用地就显得十分紧张。规划设计院绿化专家侯晓说,城市建设的日益扩大带来对土地需求的增加,而私建滥建则使城市可绿化用地更加少。“但不是没有潜力可挖,流经城市核心区的松花江、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就有很好的潜力。”侯晓说,目前,哈尔滨市仅仅完成了松花江两岸的绿化带建设,其他3条河尚有可利用的余地很大。同时,许多企业迁出城市中心区战略增加了城市可利用绿化土地。“哈尔滨市的城市绿化用地目前能满足绿化需求,只是在区域分布上不尽合理。”

  绿化思路渐清晰

  据哈尔滨市规划部门介绍,经过各方面研究努力,全市大生态建设理念已经取得共识:没有乡村的绿化生态就没有城市的生态,城乡生态建设开始融合。

  规划和绿化专家王惠民说,对于城市,氧仓建设尤其关键。目前,哈尔滨市的生态村屯和生态林建设与城市氧仓建设开始相结合,8大楔形绿地的“光明楔形绿地”,首先建成于光明村生态村,继而建设相应的生态林,而这样的大量生态林逐渐延展相连,将促进大面积楔形绿地的加速出现,形成城乡一体化建设格局,使城乡共同受益。这样,“已建成的三北防护林就可以和新建设的生态林逐渐相呼应,形成生态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侯晓说,哈尔滨市的城市绿廊思路也已确立,在城市三环、四环路将建起百米宽的绿带;在流经市区的4条河两岸辟建100到200米的生态绿化林带,可以把城市进行很好的分割,建起生态相连的开放绿廊。“现在马家沟、何家沟改造就沿袭这个思路。”侯晓说,信义沟已经开始在香坊区进行小规模绿化,面积达到5公顷。“这些绿带、水面可以把郊区清新空气输入城区,调节城区气温、湿度,同时涵养水源。这样,绿化的生态意义也就出来了。”

  侯晓说,哈尔滨市在规划中已经确立,在城市下风向,也就是哈尔滨的东部道外、香坊一带,规划出排气通道,建设通直、顺畅的交通干道,让空气把污染物迅速排进东部森林消化掉。对于城市建筑布局不合理所致热岛问题,侯晓认为只有辟建大面积绿地才能解决。“现在道里区辟建的60公顷的植物观赏园、7公顷的松柏生态园,南岗区建起23.8公顷的‘百家姓’生态园林,以及其它城区纷纷建设的生态公园,都可以作为生态绿地,利用热岛效应形成空气环流,扩散并消化热岛污染,降低热岛温度。”

  绿化视野待旷远

  生态绿化不仅要增加绿地量,更要保持好既有绿地健康发展。哈尔滨市城管部门做的一次关于全市城区园林绿化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04年末,哈尔滨的城市绿化面积比上一次普查减少33.86万平方米。

  据城市绿化部门人士介绍,减少的原因主要在于近年随着城市快速的开发建设砍大树栽小树,降低了绿化覆盖率。据市城管局1999年以来的统计,哈尔滨市五年来砍伐的树木达6.14万株,几乎占城区树木总量的1%,而移植仅仅2.69万株。

  城市绿化专家王惠民说,砍伐成树减少了城市绿化覆盖面,直接破坏了城市的区域生态环境。因此,要从生态环境效应方面考虑大树的移植价值,最大限度地进行移植,而不是仅仅从经济成本考虑。

  管护不到位也直接影响到草木的存活。据介绍,过去,哈尔滨的城市绿化工作分别由城管局、市综合整治办、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等多家单位负责,形成绿化建设的多头管理,往往也带来管理的脱节。“城市绿化要综合协调,但也要统一管理,哈尔滨急需的就是建立统一的绿化监管机制和制度。”

  而近年来绿化理念的缺陷也影响了生态效应的发挥。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聂绍荃说,城市森林化是上个世纪就提出并获得世界城建园林专家们的认同。“城市绿化应该是乔木、灌木、草地多树种多种类植被相结合,并且草地不超过绿化总面积的30%为最佳配置。追求近自然森林化的生态城市,生态效应第一,而景观作用、美化效果等是第二位的。”

  王惠民说,林、草、虫、鸟生物多样性共生共荣,将形成有效的生物链,生态绿地应主要靠自然的生物链来维持。加大适宜哈尔滨生长的植物引进、培育和推广,将改变目前树种单一的现象。同时应该注意常绿和落叶并举,慢生与速生兼顾,美化与香化同步。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