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经历17年风雨 铸就历史性跨越 "哈洽会"从区域走向世界
2006-06-20 06:51:0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刘泽宁 金鸿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0日电 题:经历17年风雨铸就历史性跨越"哈洽会"从区域走向世界

  第十七届“哈洽会”的帷幕在人们欣喜的、留恋的目光中徐徐落下。历经17年的风雨,“哈洽会”已经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级、国际性盛会。参展企业从最初必须具备“外贸经营权”,发展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国内百强企业、国际五百强纷纷参展参会;参展企业由最初以经贸企业为主发展到以生产企业为主的参展主体多元化;从第一届的只限于原苏联及东欧国家、只有1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的区域性洽谈会,发展成为以俄罗斯及东北亚地区为主面向世界各国,参展国家和地区达80多个的国际盛会;贸易形式从最原始的易货贸易发展到易货贸易、现汇贸易和经济技术并举;贸易内容由过去的基础生产资料与生活日用品的简单交换,发展到机电、化工原料、重工产品及高科技产品的贸易洽谈……回首这17年,不仅仅是“哈洽会”发展的17年,还是哈尔滨发展的17年,更是中国发展的17年!

  在“哈洽会”这个国际经贸大舞台上,客商们展示的是来自国内外最前沿的产品、最新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理念。在这个国际经贸大舞台上,客商们不仅可以进行贸易洽谈、寻找合作机会、找到商机,而且在这里客商们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国际国内的商界动态,准确掌握商机。“哈洽会”为国内外客商搭建了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与第一届“哈洽会”相比,本届“哈洽会”的巨变用翻天复地来形容可谓恰如其分。

  入会资格降低门槛吸引客商

  曾经参加过第一届“哈洽会”的原省技术进出口公司的李先生讲,最初的“哈洽会”“门槛”非常高,企业要想参展必须具备“外贸经营权”这张“通行证”。

  最初“哈洽会”用“外贸经营权”对参展的企业进行限制。那时参展的企业以经贸企业为主,参观者在展会上看到最多的是企业在自己的展位上竖着“有外贸经营权”字样的牌子。从第六届“哈洽会”开始,参会主体由中介性的贸易公司向有实力的生产企业、商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和科研单位扩展。从第十届“哈洽会”开始,无“外贸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被允许与会参展。

  最近几届的展会,经贸企业非常罕见,取而代之的是生产企业、民营企业、各高校等。最初几届是外贸公司为生产企业代销产品,现在他们可以直销自己的产品。产销的直接挂钩使生产企业开始直接面对国际市场,企业的视野更宽了,品位更高了,实力更强了。

  经过17年的发展,参展的企业由经贸企业发展到生产者占主流,参展者的变化升华了“哈洽会”内涵。参展企业呈现出多元化,更符合国际惯例。本届洽谈会进一步扩大了对大中型生产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科研单位的邀请范围。

  与会客商 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

  第一届“哈洽会”只有来自原苏联、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波兰等国家和地区的900位来宾和客商参会。

  第八届“哈洽会”在保持“哈洽会”鲜明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世界各国的开放,“哈洽会”的国际性明显增强。这届哈洽会在邀请俄罗斯等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客商与会的基础上,强化了对世界各国的招商招展力度,参与这届哈洽会的国家和地区覆盖五大洲,参展的国家和地区达到54个。

  本届“哈洽会”客商云集,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匈牙利、日本、德国、英国,香港、澳门、台湾等85个国家和地区的11947名客商以及国内30个省市的11万多名客商参会参展。

  第一届“哈洽会”国内各省市6个交易团、含69家公司和大企业参展此时参会企业以政府指定为主。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哈洽会”开始进行市场化运作,加大了对外宣传,变政府指定为吸引企业自愿参加。

  本届“哈洽会”吸引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沃尔玛、AB公司、可口可乐、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瑞士雀巢公司、韩国现代集团、日本三井株式会社、索尼爱立信、英国百安居公司,法国家乐福等100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专业采购商等国外知名大气业参会参展。

  成交金额 17年间增长13倍

  经历了17年的发展,“哈洽会”由过去“3个暖瓶换一台冰箱,一台计算机换10吨矽钢片”单纯的易货模式,发展为现在既有规范的易货贸易,又有现汇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完全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方式。交易额从第一届的18亿瑞士法郎(约合16亿美元),发展到本届实现签订各类涉外合同88.3亿美元,签订各类国内合同940.9亿元人民币(约合113.85亿美元)的重大突破。

  第六届“哈洽会”交易方式由简单的不规范的易货贸易逐渐向国际惯例运作的多种经贸合作转变。当届“哈洽会”既开展了易货贸易,又开展现汇贸易;既开展了经济技术合作会,又进行了招商引资;既开展了国际经贸合作,又搞国内横向经济联合。现汇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额在交易总额中的比重大幅上升。

  作用凸显国际贸易合作的桥梁

  在本届“哈洽会”上,参会参展的兄弟省市也取得了丰厚的收益。浙江省共签订各类合同54个,总金额达到124亿元;上海交易团签约额达188亿元;中国农垦交易团签约129.1亿元,贵州省首次参展就签约61亿元;本届哈洽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间开展贸易合作的纽带、平台、桥梁。

  俄罗斯、日本、韩国、波兰、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本届“哈洽会”上都举办了商务日、商务周和各种形式的推介会、对接会;2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商经贸组织也纷纷在“哈洽会”上寻找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

  回首十七载,无论是前苏联政体的变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非典”的发生……“哈洽会”自我超越的探索从未停歇,“哈洽会”正在走向成熟。我们相信已经成为国际盛会的“哈洽会”将越办越好。

责任编辑: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