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营“词曲家”
1999年,歌曲《常回家看看》红遍大江南北,尤其蕴涵在歌曲中的思乡之情在连队官兵中产生了强烈反响。然而时任政治部主任的韩玉平发现,这首歌在军营的不断传唱中,不少战士思想开始长“毛”,训练没劲头,哼起它就“打蔫”。
韩玉平通过精心创作,一首《咱为啥不常回家看看》呈现在官兵面前。“妈妈呀妈妈,亲爱的妈妈,请您不要埋怨,虽不能帮妈妈洗洗碗,也没有帮爸爸揉揉肩,咱记住了父辈讲的那句话,自古忠孝难两全……咱挑起了祖国给的那重担,做一个顶天立地好儿男……”
这首歌深受边防官兵喜爱,马上成为连队新的流行歌曲。
“特色文化连”有特色
韩玉平告诉记者,边防部队的文化生活,不是个别人的吹拉弹唱,要把官兵的个体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融入到军营大文化的这个整体里。每个连队要根据各自的地域特点,风土人情,围绕边防战备执勤这个中心任务开展起建设边关“特色文化连”活动。
在韩玉平思想的感召下,在千里边防线上,“剪纸文化连”、“根雕文化连”、“枫叶文化连”、“葫芦文化连”、“奇石文化连”、“鱼骨文化连”、“草编文化连”等十几个特色文化连应运而生。
这里的官兵不寂寞
韩玉平所带的部队多次被省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个人也多次立功,他还被评为2006年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韩玉平笑着告诉记者,别看荣誉多,但也常常有人说他没有“正事”。
边关虽寂寞,韩玉平的官兵们却不寂寞,韩玉平快乐带兵,用文化带兵。他在一篇散文里写道:“每次和官兵一起巡逻,仿佛看到自己的身影已经永远定格在兴凯湖秀美如镜的湖面上……如果可以,我愿化作一棵兴凯湖松,让自己的根永远深扎在边关的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