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1日电 题:行走在北疆 三游乌苏里
东北网记者 印蕾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一曲《乌苏里船歌》唱出了中俄界江乌苏里江的别样风情。乌苏里江似一条玉带,镶嵌在北疆神奇的土地上。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三千里北疆话国防”采访组成员一路行走,感受乌苏里江。
一游乌苏里,“三花五罗”说江鱼
![]() |
乌苏里江上游 更多精彩图片<<<<点击进入 |
在著名的二战终结地虎头镇,采访组成员第一次来到江边。这里是乌苏里江的上游,乌苏里江发源于锡赫特山主峰,由南北两个源头——乌拉河和道比河汇合而成,全长905公里,流经虎林境内186公里,在上游与兴凯湖流出的松阿察河汇合,一路奔流,汇入黑龙江,倾入太平洋。乌苏里江是黑龙江的主要支流,是我国与俄罗斯的一条界江。沿江而行,陆上界碑清晰可见,看着庄严的国徽,我们不禁肃然起敬。
在江边的船上餐厅,部队干事热情设宴,招待我们吃了正宗的江鱼。早就听说过盛产于江中的“三花五罗”(三花:鳌花、鳊花、鲫花的合称;五罗:哲罗、法罗、雅罗、同罗、胡罗的合称)味道鲜美,在它们成为我们的盘中餐之前,还是在“老师”的指点之下,认真识别了一下这些鱼的特征。部队干事介绍说,由于乌苏里江流域人烟稀少,位置得天独厚,森林草原沼泽广布,水域丰盈,又处于鸟类迁徒繁殖的重要地带,这就给珍禽异兽提供了生栖、休歇、觅食、活动、繁殖的良好场所。除了鲫、鲢、白鱼、鳜鱼外,主要特产有大马哈鱼,身披小圆鳞片的大马哈鱼重达两三公斤,味道鲜美,营养全面,鱼籽晶莹鲜红似玛瑙,是世界名贵鱼类。此外,重达几百公斤的鲟鳇鱼,更像一只只潜艇,在江中掀起巨大的浪花。
二游乌苏里,江中畅游登宝岛
![]() |
资料图片:江中渔船 更多精彩图片<<<<点击进入 |
前往珍宝岛哨所,采访组成员得以真正在江中畅游。行走北疆,第一次弃车登船,采访组成员免不了兴奋。年轻的战士发动军艇,清脆的马达声,传出老远。
乌苏里江水量充沛,水流平缓,在沿江许多地段形成弯弯曲流和网状水道,生长着各式各样的水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湿地风光。军艇贴着水面,在江心主航道分界线我国的一侧飞驰,远远望去,江水清澈,一碧无际。
位于乌苏里江中游的珍宝岛,因1969年“珍宝岛事件”而举世闻名。时过境迁,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小岛小桥流水,虫啼鸟鸣,曲径通幽,面貌焕然一新。珍宝岛静静的伫立江心,乌苏里江静静流淌,看历史的硝烟散尽。企盼历史不再重演,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三游乌苏里,东极美景思过往
![]() |
东方日出之江 更多精彩图片<<<<点击进入 |
乌苏里江,在满语里意为“下游的江”,这里还是祖国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也被称为“东方日出之江”。在紧靠着乌苏里江边平坦的高地上,有被誉为“英雄东方第一哨”的边防部队哨所。每天清晨,战士们在这里把太阳迎进祖国。
走访过东方第一哨,本打算再次游江。可惜天公不作美,风大浪急,只好作罢。早就听说美丽而清幽的乌苏里江,是世界上仅有的未被工业污染的几大河流之一,曾受到世界环境保护组织的高度关注。站在我国的东极点举目远眺,江水清澈,宽阔的江面,若隐若无的水雾,氤氲着一些淡蓝色的影子。
在缥缈的江边遐想,千百年来,乌苏里江流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默默地滋润着两岸生生不息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自古以来,有满、汉、蒙、赫哲、达翰尔、鄂伦春人在此居住。沿岸发现了多次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此地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西周时代的满族祖先——肃慎人就利用这里的大好资源,制造枯矢、石努和网詈等工具,狩猎捕鱼,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以后中国历代王朝都建有辖区管理。后来汉民族大批涌入,带来了内地的先进文化、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披荆斩棘,垦荒拓地,在同沙俄、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的同时,将部分土地改造成美丽富饶而生机勃勃的良田,乌苏里江流域变得更加壮美辉煌。
一条蔚蓝色的激流,蜿蜒出千里秀丽风光,融入异域的风情,带着赫哲兄弟的吟唱。告别乌苏里江,一种乌苏里情怀在我们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