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雨中觅毒源 深山铲罂粟 晨报记者亲历密林铲毒
2006-07-14 05:26:1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4日电 每年的7、8月份,是罂粟即将成熟的季节。为了从源头上控制毒源,缉毒民警又要钻进深山老林开展铲毒工作。7月11日,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省委宣传部、省政法委、省检法司等8家单位抽调的80多人,组成铲毒行动队前往苇河林业局新兴林场铲毒。记者一同前往,参加了这次铲毒行动。

  艰难的寻找

  老天似乎在考验每一名铲毒队员,500多公里的行程,雨水一直伴着。多次进山铲毒的“老队员”告诉记者,一些不法分子就是看中了山里极其隐蔽的地理环境,把罂粟种植在深山老林。要想铲除这些密林深处的罪恶之花,等待队员们的不仅是泥泞、布满荆棘的崎岖山路,还有毒蛇、蚊子、“草爬子”等。据说“草爬子”这种昆虫体内的毒素可致人患上中毒性脑膜炎,重者危及生命。

  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了,队员们在做最后的准备。一身警用作训服,帽子、手套、胶鞋,队员正用绳子扎紧裤脚儿,以防止“草爬子”的入侵。有人笑着说就差武装牙齿了。

  10时,全副武装的队员们到达了苇河林业局新兴林场内的一座大山脚下。这里只有一条小路通往深山,路面狭窄、泥水交融,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水中前行。

  这是一座林深草密的深山,灌木和草丛高至人腰。由于光线不好,相隔几米远的距离,即使有罂粟也很难发现。在当地林场职工的带领下,队员们细心地寻找着那些“罪恶的影子”。铲毒队伍在山中行进,由于下雨,山中的积水很多,不一会儿,大家的鞋子都湿透了,还不时踩进泥坑里拔不出来。

  斩断罪恶之花

  左拐右拐,上坡下坡,看似不远的路程却走了两个多钟头,大家终于爬到山顶。这是一块“天井”式的地带,一大片半米多高的罂粟花在风中显得分外妩媚,四周放着一垛垛被伐倒的树木,缉毒民警分析这是种毒人用来遮挡视线的。

  眼前一片纯白色的罂粟花令记者好不惊叹——“见不得人”的罪恶之花竟然如此美丽,一朵朵花瓣下已结出桃核大小的烟葫芦,折断靠近烟葫芦的茎,一股白浆流出,罪恶和美丽竟离得如此之近。

  这块位于五常、延寿、尚志交界处的种植罂粟地块是今年5月28日被发现的,约1973平方米。公安人员目前正在密切侦查该地块的种毒人员的行踪。

  在雨中,队员们抡起棍棒、镰刀,将一棵棵罂粟铲除。1个多小时后,1.5万株罂粟成了败草。队员们疲惫的脸上绽放出了胜利的喜悦。记者这时注意到,队员们的脸上、脖子上都已被蚊虫叮咬得红肿起来。

  跋涉在禁毒路上

  下山时,记者和一位已经从事了18年禁毒工作的老陈攀谈起来。他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大兴安岭松岭区禁毒一线有位“白眉大侠”——秦政林。令种毒分子闻风丧胆的秦政林曾在深山里连续铲毒两个多月,后来,因为潮湿和受凉,患上了严重肾炎。下山不久,秦政林的头发、眉毛全白了,故得名“白眉大侠”。

  是啊,禁毒前沿英雄辈出。在种毒、贩毒分子看来,他们是“眼中钉”、“肉中刺”。可是,他们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卫士,是可敬可爱的人民卫士。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