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与狼共舞"——揭秘冰城缉毒警察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6-06-25 11:49:2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5日电 这是一群总是身着便衣的警察;这是一群很少显露真实面目的警察;这更是一群令“白色幽灵”闻风丧胆的警察!在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近了这个蒙着神秘面纱的特殊群体——冰城缉毒警察,听他们讲述侦破毒品案件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毒窝卧底“与狼共舞”

  由于毒品犯罪隐蔽性高,没有“内线”很难抓住他们的蛛丝马迹。而“内线”大多是深入敌后、乔装改扮的人民警察。为了捣毁一个贩毒组织,“内线”们往往要打入毒窝,和狡猾的“毒鼠”斗智斗勇。哈尔滨市禁毒支队三大队的陆文(化名)由于身材瘦弱,和警察形象“有点距离”,屡屡被领导派去承担卧底工作。

  卧底工作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是新鲜、刺激、惊险,但对于一名缉毒警察来说,却是一段“与狼共舞”的经历。陆文说,在贩毒团伙中卧底,危险系数可想而知,因为那些人一旦被擒就是死路一条穴我国《刑法》规定:贩毒50克可判死刑雪。熟练使用贩毒的“黑话”、“行话”,精通各种毒品特性、价格和吸食方法,对一切可能发生变故的应变……这些都是缉毒警察必备的能力。但最重要的,也是决定能否真正打入敌人内部的关键还是过硬的心理素质。

  2005年12月的一天,陆文奉命乔装买家,前往五常市的一家酒店和毒贩接头。狡猾的毒贩迟迟不出现,只让他在宾馆房间内等候。凌晨两点,毒贩突然敲开房门要“验货”和“谈价”,陆文的搭档由于紧张过度神色有些慌张,毒贩立刻产生怀疑。机智的陆文洞察到这一信息后,利用熟练的“黑话”和“行话”巧妙地搪塞过去,双方约好改日进行交易。

  但不到凌晨4点,毒贩竟提着一包毒品径直走向陆文所住房间。交易完成后,毒贩笑嘻嘻地数着钞票,其一出门就被民警掀翻在地。

  陆文说,卧底工作就像演戏,要和毒贩比耐力、比智慧,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

  危险时刻“胆大心细”

  在常人眼中,缉毒警察是一个神秘的职业。但在神秘之外,禁毒斗争中的危险性,也是常人难以想像的。已经走过近10年禁毒路的马彦楠颇有感触地说:“禁毒斗争中的危险并不可怕,与贩毒分子打交道,一定要胆大心细。只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把前期工作做好做细,危险就可以降到最低限度。其实禁毒斗争就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

  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马彦楠奉命前去侦查贩毒分子的藏身地点。当他跟踪几名贩毒分子进入哈市道外区的一条小胡同时,嫌疑人突然不知去向。马彦楠只能孤身一人走进胡同,边走边观察周围的情况。谁知道,就在马彦楠快要到达胡同尽头的时候,三名嫌疑人突然从旁边的一个小房子里出来,向着他迎面走来。这种情况下,哪怕一个眼神不对,马彦楠就有可能引起嫌疑人的怀疑,从而让这次行动前功尽弃。情急之中,马彦楠拿出手机,假装打电话约人,从容地和三名嫌疑人擦身而过,既没有暴露身份,又成功地找到了嫌疑人的藏身地点。

  “通常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一般不会主动对我们发起攻击。但大多数毒犯也会随身携带匕首甚至是枪支,因此和他们打交道只能是防患于未然,以防他们狗急跳墙。”马彦楠颇有心得地说。

  如果说来自贩毒分子的危险是可以预见的话,那么吸毒人员所存在的危险性就难以预料了。这当中,最具戏剧性的故事就发生在马彦楠的身上。在一次扫毒行动中,马彦楠在与吸毒人员的接触中不小心被他们用过的针头扎伤。当时他也没在意,后来在禁毒支队的一次例行体检中,马彦楠竟被发现感染过乙肝病毒。“那你为何没有感觉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嗨!医生说我幸亏身体好,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不然早就躺下了。”

  深山铲毒“苦不堪言”

  每年的六月初至八月末,一线的禁毒民警就要经常钻山铲毒。近日,哈尔滨市禁毒支队三大队的缉毒民警又向位于尚志的深山老林出发了。参与此次上山铲毒任务的吴昊说,由于连日下雨,山中的积水很多,不一会儿,鞋子就湿透了。而如果踩到深浅不一的水洼中,鞋子就全都“灌包了”。刚上山时,还有条小路,不久路就没有了,只能在昏暗的密林中穿行。抬头望天,只有树的缝细隐约看到“一线天”。雨中爬山,不时有人滑倒。上山时,必须紧紧抓住身旁的树和蒿草才能稳住。由于一整天衣服都是湿的,湿裤子贴到大腿上,一天下来两条大腿内侧被裤子磨出一道道的血印。可是不管怎样难受,也不敢脱衣服,山里有成群的大黄蚊子,一会儿就能把你的血吸干。吴昊的一个同事在一次深山铲毒行动中,在将脖子上围着的毛巾拿下来擦汗的几秒钟,脖子后面就被叮了32个包。

  若想大小便那更是又痛苦又难堪,在便前必须抹上浓浓的香水,然后速战速决,否则到晚上连坐下都困难。除了蚊叮,森林里的“草爬子”也是很多。“草爬子”能导致森林脑炎,据说治愈率很低。“草爬子”专门往肉里叮,一般是头钻到人体内吸血,发现它之后往外拽时头就留在肉里面。被“草爬子”叮过后,皮肤会骚痒、红肿、疼痛。每天晚上回到营地时,每个民警身上都能抓到数十个“草爬子”。

  吴昊说,在进山铲毒中,最可怕的还属遭遇“地枪”。地枪是山里的猎人用来猎捕熊和野猪之类大型动物的专用枪支,装有炸子、铁砂等,威力巨大。大型动物若被这种地枪打中,一枪就基本毙命,打中人的后果更是可想而知。缉毒民警王晓龙在山上查毒时,就曾经遭受过地枪的“偷袭”。6月初,禁毒队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上山了。此时,他们谁也没有料到即将遭遇的惊险一幕。突然,走在行进队伍前的王晓龙,脚下碰到了一根线,他脑子里迅速地一个闪念:不好,触发了地枪!他一声大喊:卧到!和王晓龙同组的4人迅速卧倒在地。只听一声巨响,他们的身后如同地雷爆炸。其他组的同志闻听爆炸声一阵紧张:这下完了,他们趟响了地枪!所幸,只有一个队员后背的衣服被烧糊了,若稍有迟延,其结果难测。

  缉毒警察和毒贩的关系被形象地比喻成猫和老鼠。为了消灭这群“毒鼠”,缉毒警察用忠诚、热血、勇气和智慧进行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毒品阻击战。有人形容缉毒是站在刀尖上跳舞的职业,危险时刻伴随在身边。但正是有了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缉毒警察,拔除了社会毒瘤,恢复了世界清白,才使我们的社会安定祥和。

责任编辑: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