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4日电 题:孙斌,不解的大米情缘
记者 杜丽华
近日,桦南县梨树乡和平村的农民孙斌作为黑龙江省惟一代表,参加在北戴河召开的全国50名农业科学家、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研讨会。仅有初中文化的孙斌因与大米结下不解之缘,多年苦心研制出“系选一号”高产优质大米,并以他的名字注册了“孙斌”牌大米。一时间,孙斌出名了,“中国十佳农民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各种荣誉接踵而来;“孙斌”牌大米也火了,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40多个大中城市。
说到与大米结缘之初,孙斌侃侃而谈,“七十年代那会儿,能吃上大米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只有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才能吃上一顿米饭。那时,就是拿点米饭用开水泡一下,吃起来都特别香。”1982年,孙斌初中毕业后,继承祖上的手艺作了木匠。但是孙斌对木匠活并没有什么兴趣,对水稻种植技术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4年,县里请来了农业技术员到乡里传授农业知识,孙斌听得着了迷。此后,他订阅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报刊杂志,并购买了一些有关水稻种植方面的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他早起晚睡,把别人打扑克、玩麻将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水稻种植技术上,常常为一个难题,一个技术环节,赶10多公里路拜师学技术。
1987年孙斌被选为梨树乡和平村农民技术员,在自家后院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育种基地。尽管离家只有几步远,也很少回家吃饭。天天坐在水田地里观察种子。他细心观察,认真研究,记下了5万多字的育种科研记录。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后,1993年孙斌终于选出了自己繁育的稳定品系,培育出了优质水稻品种“系选一号”。这个品种苗期耐寒,抗病力强,分蘖率高,成熟早,结实率高,亩增产50公斤左右,在村里和邻乡村小范围种植,受到了农户的欢迎。
1999年,孙斌创建了桦南鸿源米业有限公司,他摇身一变成了董事长。然而当时手里只有3万元钱,一套大米生产线至少要20万元,找了几家代理商提出分期付款都被拒绝。无奈他怀揣“中国十佳农民青年”证书找到哈尔滨一生产线的代理商,以这个荣誉作担保恳请一年内分期付款,代理商被孙斌的真诚所打动,孙斌成功地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购置了大米生产线,公司顺利投入运营。
光有了高产优质大米品种还不行,产品畅销还要消费者认可。孙斌敏锐的发现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苛求,健康消费必将是大势所趋。在绿色食品还没有被充分认可,省内企业很少关注绿色食品时,孙斌就将自己生产的5个品种的大米产品挂上了绿标。2004年,孙斌又为大米申请了国际通行证“有机食品”。
实践证明,企业走的绿色路正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在深圳,“孙斌”牌绿色大米一公斤卖到14元仍供不应求。产品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放心大米”。
问及当初为什么要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商标,孙斌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为的是以我的人格做担保,打诚信牌。他说,“这些年企业基本没有做广告,都是客户带来的客户。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终究会得到回报。”2003年,河南一王姓老板打过来60吨大米款,当时大米每市斤0.84元,由于种种原因王老板一直没来提货,孙斌几次催他把款提走,王老板却说钱放这我放心。事隔5个月,每市斤大米涨到1.24元,此时王老板来提货,孙斌仍按当初的0.84元计价。一斤差0.4元,60吨就差2.4万元,在双方没签合同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按照现价交易,孙斌却没有这么做。王老板感激地说,“没想到孙斌这么讲信用,做生意就得和你这样的人做。”
如今,孙斌的企业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年产值可达五千多万元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孙斌和他的大米正一步步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