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9日电(记者 高长利)在9日举行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黑龙江省“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确定:到2010年,基本解决农村人才严重短缺和劳动力素质不高问题;解决全省一线劳动者素质偏低和中高级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建立起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和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动校企联合办学,组建10大职教集团,为实现“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黑龙江省在“十一五”期间,将积极推进公办学校的改革创新。吸纳民间和境外资本,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加大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的力度,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十一五”期间,全省将建立由重点职业院校牵头,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和若干职业院校共同参加的10大职业教育集团。
民办职业教育纳入教育总体规划。“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将大力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地将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到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为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依法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力争到2010年,全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达到80所,在校生达到40000人以上。
大力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将启动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每个县(市、区)要重点办好1所办学条件较好、设施基本配套、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学校,并努力使其成为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
强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建设70个装备水平较高,资源共享,集学生实习、教师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生产经营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行共建共享。争取“十一五”期末,全省基本形成以国家级实训基地为龙头,省级实训基地为骨干,校级实训基地为基础的实训网络。
强化实践环节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各职业院校要强化实践环节教育,突出技能培养,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建立起以学生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评价体系没,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起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订单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