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1日电 连日来,《生活报》编辑部相继接到大学生反映打工被骗的电话。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缺少对用人单位的防范意识,加上社会上没有良好的保障体系,让利用假期打工的他们付出后无法得到回报,成为企业的“廉价用工”。
近日,哈市许某反映,哈市南岗区西大直街上的一家家教助学中心在招聘大学生工作时存在骗人的现象。该中心招聘发卡员时,要求试用期为两天,不给工资,试用期结束后,他们就会找各种理由辞退应聘人,然后继续招大学生,再辞退。
黑龙江大学多名大三学生也向记者反映,一些商场在招聘暑期打工大学生时会告诉大学生:“工作前期要先到商场上站柜台,做保安或是其他一些手工活动,拿试用期工资,等一个月试用期后再调到办公室等部门工作。”这些大学生在一个月快结束的时候,忽然接到通知;告诉他们现在商场岗位饱和,不再需要他们了。然而,他们发现,这些商场又开始重新招聘大学生。
而一些非法家教中介则利用大学生急于在暑期找家教工作的心理,纷纷在校园张贴宣传单,宣称保证能够100%提供家教信息。这些中介在收取大学生的信息中介费后,便让亲戚朋友假装成家长,然后通知大学生去试讲,再找个理由推掉,这样经过几次后,大学生课没少上,不但拿不到报酬,连介绍费也要不回来。
此外,暑期营销工作领域也容易出现被骗现象。一些产品推广单位根本用不了很多大学生,可依然有多少报名者就招多少。前提条件是,大学生要交一些保证金,500—1000元不等,工资仅给提成,大学生们为产品的推广四处奔走,却拿不到多少提成,有的甚至忙活一个月,分文未得。
近年来,虽然大学生们的防范意识提高了。很多,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保障体系,许多打工的大学生仍成为企业的廉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