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杜尔伯特农转牧引领致富提速
2006-08-13 08:03:5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中军 孙昊 于忠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3日电 穷县怎样才能富?近年来,守着469万亩天然草场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老百姓渐渐找到了答案。在“畜牧立县”的方针指引下,该县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实施草原休禁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等措施,将传统畜牧业做大做强。现在,全县的畜牧业总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转牧。

  龙头舞起来奶农乐开怀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我省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由于没有成规模的牛奶加工企业,全县奶业市场一度低迷。1999年、2000年,伊利、妙士两大乳业集团相继落户杜尔伯特草原。几年来,伊利杜尔伯特分公司由一期裂变为二三四期,还建成了伊利饲料公司。生产婴儿配方奶粉的伊利四期工程投产后,杜尔伯特伊利公司的日加工能力将提高到1160吨。

  20年前,烟筒屯镇南阳村养奶牛300多头,鲜奶产多了根本卖不出去。如今,有了伊利,全村奶牛已发展到3300多头,年产鲜奶6000多吨,仍供不应求。村党支部书记徐国昌说,去年,全村牧业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人均接近5000元。

  目前,这个县的奶牛存栏已由2000年的3.6万头发展到现在的11.2万头,去年,共向伊利公司交售鲜奶12万吨,全县农民增收2亿元。

  草原休禁牧推动舍饲精养

  为了保护草原,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奶牛舍饲精养进程,从2000年开始,杜尔伯特逐步推行草原休禁牧,至去年全县草原全部禁牧。去年植被覆盖率比从前提高了20%,产草量翻了一番,全县364万亩草原预计可增产干草30万吨。

  目前,该县养牛户拥有暖舍2.25万栋,并为奶牛建立了“户口”。养牛户遇到了技术难题,只要一个电话:技术人员立马就到。

  多元化发展实现共同致富

  杜尔伯特发挥境内水草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农民发展大鹅、狐、貉养殖。

  杜尔伯特县有水面205万亩,盛产小杂鱼,但是,作为传统养殖项目的狐貉养殖,一直没有形成规模。近年来,这个县采取引进优良品种、加大服务力度,加快狐貉交易市场建设等措施,使狐貉养殖发展速度加快,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北极狐之乡。去年,这个县狐貉饲养量达到了45万只,年产皮张40多万张,创产值1亿元以上。

  大鹅养殖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2004年初,该县动员贫困户养大鹅,到去年年末,全县大鹅饲养量达到200万只,实现产值500余万元,仅这一项拉动农村人均增收200元。

  延伸产业链形成工业群

  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也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绿森、泉森等14家草业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年青贮储量达到50万吨左右,基本满足奶牛饲喂。2004年末,年产8000万只包装容器的伊路包装容器有限公司投产,配合伊利、妙士两大龙头企业在高档次包装上的需要。大鹅养殖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台湾合隆羽绒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在该县投资建厂,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群体正在兴起。

  主辅换位的提速,农转牧的实现,促进了这个县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年末,这个县的农业总产值、农业总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0年的8.7亿元、4.5亿元和805元增长到18.2亿元、9。3亿元和3150元.分别增长109%、106%和291%。全口径财政收入在全省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51位上升到第8位。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