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4日电 在呼兰利民开发区华润雪花啤酒黑龙江有限公司的基建工地,项目指挥部副主任马树文告诉记者,要不是开发区管委会为我们修好道路,我们的工期不知道要拖后多久。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让进区企业从心里感到利民开发区处处为企业着想、为企业服务的强烈意识。
呼兰利民开发区是1991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创办的省级开发区。1992年7月开始启动,目前已批准进区企业260户,引进资金122.7亿元,已形成固定资产88.1亿元。利民开发区在短时间里就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果,并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把投资环境建设摆在首位。开发区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一切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坚持把经济发展摆在第一位,真正为进区企业创造了一个优良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上门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哈尔滨乐泰药业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进区的制药企业。企业进区后的选址、办理土地审批等各种手续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都是开发区有关部门全力帮助解决的。2003年,企业生产的“亮甲”在河南被假冒,打侵权官司时,区政府和管委会协调省里有关部门,法院特事特办,依法为企业挽回了500万元经济损失。2005年,企业销售人员携款潜逃后,区公安部门迅速出击,几天就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有关部门还经常询问,主动为企业解决困难。通过乐泰药业的影响,天宏、济仁、三联等药业也陆续进区。
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
利民开发区对企业、投资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从不说“不”,只能说“行”,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
华润雪花啤酒黑龙江有限公司2005年入区后,工作人员在吃、住、行等方面十分不便,管委会就把办公楼的二层全部倒出来让他们办公,还在区内为工作人员租了临时住房,工作人员就餐直接到管委会的餐厅。为方便企业外出,管委会还借给企业两辆轿车使用。在省有关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时,有关部门要收取进入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审批费用,区政府和管委会多次协调,为企业免除了4万元费用。集团老总说,利民开发区的服务到位,让企业信服。
创新机制让企业做“上帝”
利民开发区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服务制、无偿代办制、跟踪服务制等多项工作制度。特别针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了“弃时计分”的工作体制,原来需要跑一至两个月的审批事项,现在有的甚至缩短到3—5分钟。在服务领域上把服务延伸到市场,每年由区领导亲自带队,参加国际国内的大型展销会、博览会、专业性产品推介会等,无偿为企业提供展位。哈尔滨人和木业当年进区时原打算第二年投产,但由于开发区有关部门到现场帮助办理了有关审批手续,实现当年建厂当年投产。总经理王江感慨地说,到了利民开发区才真正感觉到做“上帝”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