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5日电 今年,庆安县丰收乡农民张志双22.5亩水稻采用抛秧技术,同去年插秧比少用了9个工,节省720元钱,8月7日,他指着杆壮、穗大,已扬花的水稻向我们介绍说,如果无大的自然灾害,同插秧比增产1500公斤没问题,可纯增收2000多元。据了解,今年,庆安7万农户都可从水稻节本、增产中增加收入,在无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预计增产粮食2亿公斤,节本、增收2.1亿元。
庆安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绿色食品之乡,全国首家绿色农业示范区,2006年,经国家认证A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20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0%,绿色产品5大类26个,全国县级领先,庆安县223万亩耕地中水田110万亩,人均水稻面积全国最多,水稻为优势中的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同时,特别注重粮食生产,通过采取集约化经营的方式,实现水稻节本、增产、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优质商品粮供应。
2001年起,庆安大力推广高台大中棚育秧,如今面积已达100万亩,使水稻亩产突破500公斤,亩纯增收123元。2004年,丰收乡丰盛村农民王振生每公顷“两段式育秧”水稻产量达到了1.1万公斤,比插秧增产46%,纯增收4000多元。农民眼见为实,积极性高涨。今年推广面积达到5万亩,可增产粮食1000万公斤,农民纯增收1330万元。
庆安县在推广高台大中棚育秧的同时,引进“钵体育秧”新技术,实行抛秧和摆栽。在丰收乡丰年村,党支部书记靳永发介绍说,2004年推广抛秧时,农民见池中东倒西歪、稀八拉尺的秧苗后都说,这稻子非种瞎了不可,连一半产量都打不了,他们天天看长势。可这秧苗抛后不缓苗,越长越好,秋收时每公顷产量达到了8500公斤,还比插秧省6个工,省钱480元;如果摆栽,不省工,但每公顷产量可达9000公斤,今年全村8700亩水稻有8000亩用的是抛秧技术。2006年,庆安县水稻抛秧面积增加到50万亩,现已为农民节本1600万元,秋后可增产8978万公斤,纯增收3960万元。
水稻高产高效,但渴水问题一直制约水田发展。2002年,庆安县又引进国家专利“水稻节水高产控制灌溉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并结合本地特点进行改进。欢胜乡农民刘永富家说,去年他家30亩水田应用此项技术,抽水钱少花了360元,还增产600公斤水稻,大米特好吃。同行的专家算出,一亩地节水180立方米。今年,庆安县有40万亩水田推广此项技术,现已为农民节本480万元。
近几年,庆安县每年在农业生产上投放的扶持资金、贷款和各种补贴在4亿元左右,他们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建设年加工水稻10万吨以上的的龙头企业10家,使水稻加工能力达到160万吨,实现把水稻吃干榨净,开发出“七河源”等国内绿色食品大米知名品牌5个,农民每年生产的40多万吨商品稻被龙头企业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4至6分钱的价格收购,仅此一项,农民可纯增收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