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6日电 25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报道我省农垦和地方农村土地托管实现双赢的做法,现将文字报道转播如下:
黑龙江具有代表我国农业现代化最高水平的农场,地方上也存在一家一户的小规模耕种,过去农场和地方不相往来,如今,通过土地托管打破行政壁垒,双方获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
在嫩江县临江乡苇芦泡村,农垦九三分局的农用飞机正在给村民的庄稼喷肥,一小时能喷1300亩,而过去一个劳动力一小时顶多喷两亩;以前村民各种各的地,效率低不说,深耕不够还造成土壤板结。而紧邻的农垦九三分局有着全国顶尖的农机设备,在最忙的时候仍有15%的农机闲着,但也帮不上农民什么忙。经过调研,嫩江县与农场协商,进行联合共建,在不改变土地产权和自愿的前提下,苇芦泡村一百多户村民去年开始缴纳一定的费用,把承包田整片托管给农场耕作。种地老把式刘和对此却不太放心,继续自己侍弄承包田。秋后一算账,每公顷成本比人家托管的农户多了60块钱,产量还低了三四百公斤。算下来一年少挣两干多块。今年他把自家的地全部交给了农场,附近另外8个村子也纷纷效仿。
农民刘和说,咱们的大型机器都是农场过来的,种植质量各方面施肥都挺标准,托管耕种以后效益增加了。 今年黑龙江省有27个县与67个农场合作,60多万公顷耕地实现了大机械作业。一年下来农民节省成本2800万元,增收6500万元,而农场也能增收1000多万元的作业费。
黑龙江农委副主任、黑龙江农业科学院院长韩贵清说:农垦这种大机械化的优势,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农垦与地方的结合,全面提升我们农业现代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