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逼退盐碱终圆绿色梦 羊草披碱草迎风起舞
2006-09-04 14:24:1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贾红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4日电 在肇东市肇东镇,老范的草场很有些名气。当地人颇为羡慕的说:人家老范,现如今就是一个庄园主。

  8月30日上午,在老范的“庄园”里,收获的喜悦和忙碌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在草场的入口处,老范正和几个工人在检修一台割草机。“今年羊草长得非常好,这两天就开始收了,现在看收成相当不错。”一见到我们,老范就爽快地说出自己的高兴事儿。

  老范名叫范志青,是肇东市粮食局的退休职工。2001年,他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承包了2300亩盐碱地,承包期25年。回忆那时的情景,老范说:“我退休后和老伴儿养了几十头奶牛,包这块地为了放牧、喂牛。当时这里是一片盐碱地,稀稀拉拉的有点草,到处是大坑、大包。来一阵小风,白花花的碱面飞得到处都是,附近老百姓成车到这里拉碱土。”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2004年有了改变。据陪同记者采访的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农田水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陶延怀介绍,从2000年起,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根据松嫩平原盐碱土分布及分类情况开始在不同地块展开小规模的治碱改草试验研究。2004年,课题组选中了老范承包的这片盐碱地,希望将这里作为一个试验区,提出的条件是:省水利厅出资20万元在这里开展试验,老范则必须服从课题组的安排,不能在地里放牧,为试验创造有利条件。

  经过一番考虑,老范同意了课题组的要求,于是科研人员开始在这片盐碱地里忙碌起来。这种治碱改草新方法的核心是振动深松技术,科研人员首先用特制的机械对盐碱地40~45厘米的土层进行振动深松,使土壤膨松,改善其物理指标,并重新组合土壤团粒结构;然后再适量喷施土壤改良剂,以降低土壤中有害离子含量,调节牧草根系的生长环境。最后,科研人员在试验区播上羊草和披碱草。

  看着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老范也开始期待收获的季节。第一年,刚刚改造过的盐碱地稀稀拉拉的有了些草。第二年刚一开春,羊草和披碱草就开始噌噌的冒头。到了秋天,绿油油的小草全都长到了40厘米高,不仅老范家日益壮大的牛群有了口粮,卖草还净赚了5万多元。这让老范又发现了一个致富的新途径——卖草。去年,老范一口气购进十多万元的割草、加工机械,准备大干一场。果然,今年草场收获更可观。茂密的羊草已经长到了80厘米高,每平方米鲜草重量达1.5公斤。由于黑龙江的羊草适口性良好,营养丰富,老范的羊草成为各地客商和附近牧场的抢手货,还没收获就被订购一空。如今,原本干巴巴、白花花的盐碱地早已变得黝黑、湿润,伴随着阵阵清风,一望无际的草地上绿波翻滚。置身其中,脸上、心里全都洋溢着幸福感的老范告诉我们,今年的情况是:300头奶牛、1500只大鹅够吃之外,多余的草还能再卖个十来万元。

  经过一番测量、查看,同行的科研人员也对草场的情况感到满意。陶延怀告诉记者,几年的试验表明,运用振动深松集成技术对盐碱地进行一次性集中治理后,草种会自然生长,不再需要人为管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具经济价值的羊草会逐渐取代作为先锋草种的披碱草,连片生长的羊草在第四年将达到产草高峰期,到第五年产量将有一些下降。届时,只要对土壤重新进行一次振动深松,羊草的产量还会再次提高。

  显然,老范的幸福生活这才刚刚开始。

范志青(左)与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农田水利技术研究所所长司振江在改造成功的草地里测量羊草高度。黄彦 黑龙江日报记者 贾红路 摄

  治碱改草前,范志青的承包地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黄彦 摄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