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0日电 俄式“铁路房”冬天冻不透,夏天晒不透,人住在里面非常舒服。
在花园街保护街区内,记者看到,这里有近70栋具有百年历史的“铁路房”。虽然被许多私建房屋包围着,但这些成片的“铁路房”大多还保持着哈尔滨开埠时期的原貌。这里是哈市现存惟一一处保留较为完整、面积最大的俄式居住建筑群。
保护街区里的老房子不仅精致,而且实用。这些老房子风格统一,都是砖木结构的俄式房子,墙壁足有60多厘米厚。高大的木门、狭长的窗户、檐角的雕花,透着浓郁的欧陆风情。在北京街与繁荣街交口处,有一栋临街的俄罗斯式的老房子,现在是一家仓买店,上面标有“哈局直管1051”的字样。仓买店店主告诉记者,房子是铁路部门的,属于保护建筑。他在这里租住已经有10几年了,这里一直说要动迁,铁路部门还多次对这些老房子进行登记调查,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开发。
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铁路的老职工、今年已70多岁的任守恩老人。据任守恩介绍,花园街保护街区的房子,北起大直街,南至木介街,东起海关街、红军街,西至耀景街,分为三片四个街坊。街区内有近70栋老房子,都是20世纪初建造的俄式住宅,是当时中东铁路高级职员的住所,现在多数为铁路部门家属住宅。这些房子冬天冻不透,夏天也晒不透,人住在里面非常舒服。在20年前,这里每户都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丁香树、榆树和矮篱墙等让这些房子显得亲切自然。花丛中的房屋也格外精致,全部是俄罗斯式的砖木结构,木房梁、木天棚、木地板。每家房屋的南侧一般都有一个凉厅,用于夏季纳凉。凉厅虽小但不单调,上面均雕有欧式的花纹,既实用又好看。
任守恩说,这片“铁路房”地处哈尔滨市的繁华地带,很多开发商都看好了这块“肥肉”。由于这些房子的产权归铁路局所有,一直没有对社会开放,所以虽然有很多开发商想开发,但是都由于土地权属问题没有开发成,而这些老房子才得以保留下来。
任守恩指着这些老房子无奈地说,现在大部分临街的房子被改作商店、铁艺加工间等,很多房子室内原有的格局都被破坏了,而且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好好把花园街区规划一下,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保存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