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4日电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记者在兆麟街123号展馆看到王学礼时,这位来自毛主席故乡湖南的游客正在展馆留言板上留言。“感谢哈尔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缅怀主席的精神家园。”
据工作人员张瑜介绍,兆麟街123号展馆自开放以来,每天有近千名观众前来观展。至昨天已有近7000名观众前来观展。为满足观众的需求,工作人员不得不一再提前开馆时间、延后闭馆时间。这其中,有许多观众是来哈公出、旅游的外地人。
第一次来哈的王学礼说,一首《太阳岛上》,让我知道哈尔滨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独具魅力的黑土文化、闻名中外的冰雪文化、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构成了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哈尔滨市委能将会议室改建为公众展览馆,让优秀艺术成果为市民共享,这是哈尔滨人的“福气”,也让我们看到了哈尔滨现代、大气、包容的城市风貌。
在深圳从事广告创意的王瑞是哈尔滨“姑爷”。阔别6年后再次回哈,他在赞叹城市越变越美的同时,对哈尔滨市委将会议室改为展馆的创新之举称赞不已:“我发现哈尔滨对城市原有建筑的保护意识增强了,对塑造城市鲜明特性的举措增多了。看过《伟人风采——吕厚民摄影作品展》,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一种伟大的、崇高的精神使人振奋,传承文化、传播文化,就需要这样一种激情。”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鸿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城市文化的传承,需要广泛的文化基础设施作为平台。近几年哈尔滨市各级政府在资金上不断地向公共文化建设事业倾斜,建设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这处展馆,进一步营造了哈尔滨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