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8日电 最近,哈尔滨市出现上下班合伙打出租车、搭乘私家车的“拼车族”。合伙坐出租车的,几个人分摊费用,搭乘私家车的给车主买油钱。这种合伙打车、搭车的方式,不但节省费用,方便上下班,还节约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得到市民的认可。为了方便市民找到拼车伙伴,省内一家网站推出了免费搭车服务栏目,一些报纸也出现了拼车公司的广告。日前,记者对这一新鲜事进行了采访。
网上搭车服务方便拼车族
打开黑龙江省某信息港网页的汽车频道,搭车服务栏目占据着十分醒目位置,服务内容一目了然,车主和乘客可以在这里免费自由发布寻找搭车伙伴的信息,上面标明发布信息人出发地、目的地。记者随手打开一条搭乘信息看到:“搭乘性质:上下班;起点:哈尔滨市道外区;详细地址宏图街宏图小区(南直商场);终点哈尔滨市道里区;详细地址:霁虹街24号(三精制药);上车时间7:00下车时间7:50信息有效期:2006-10-31 ;对车主的要求:性别无所谓驾龄无所谓”。
一些有心人把拼车当成了新的商机,成立拼车公司,在报纸打出拼车广告,寻找合伙打车、搭车同伴。新闻媒体对拼车的支持,促使哈尔滨市拼车一族的队伍逐渐扩大,在某单位的餐厅前,有人贴出搭车信息,希望同路上班的同事搭车,给点油钱就行。
出租车司机也看好搭车的商机,将自己相关信息登记在“合乘网站”上,将行车路线、搭乘人数、乘车价位等信息填写得十分详细。
拼车方便市民上下班
一位家住道里区上游街的学生孙某告诉记者,她高三时上学天天通勤,可乘公交车不但人多还耽误不少时间,实在太麻烦啦,所以每天打出租车往返学校和家里,可从她家到学校每天的打车费将近20元,一个月下来近600元钱,这样算来又太贵了。一次等车的时候她发现,她家附近也有几个学生打车上学,经询问有一人与她同校,于是,两人就商量着每天一起打车上学放学,如此一来就可以平摊车费,每天能省下一半的车费。后来,她们又找到了一个同学一起乘车,三个人每天早上约好时间到固定的地点见面,一同打车上学,不但省钱,还多了几个上学同行的伙伴,大家都很开心。孙某感慨地说:“现在虽然她已是大二的学生了,但仍然很怀念那段合伙乘车的日子。在车上大家有说有笑,后来这几个同学都成了好朋友。”孙某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合乘这段经历后,她每次打车都习惯地向四周等车的人打听他们的去路,有时就会遇到同路的人。然后再同他们商量一起合乘,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接受她的建议。
记者联系了一位在网上留下联系方式的本田雅阁车主李先生,他告诉记者,他经常开车到外地办事,通过儿子将自己的行车路线和信息发布在“合乘网站”上,有时还真能找到一起去外地的“拼车”伙伴,自己顺路,对方还能拿一部分油钱,何乐而不为呢。
出租车“拼车”难揽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拼车”的方式大体分合乘出租车和私家车两种。其中出租车多以拉合乘的散客为主,也有市民合伙打车的。
对于出租车拼车,乘客和司机的想法不一样。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意拉长期合乘的乘客,因为这样的乘客大多要求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接人,而出租车的载客时间随意性很强。出租车司机举了这样的例子:假如我每天必须7点到你家接你,如果我6点半有个活儿,7点钟还回不来,怎么办?那只能舍弃一个活儿,这样一来我浪费了时间不说,还少赚钱,因此他更愿意拉合乘的散客。拉合乘的散客司机可以一趟活挣几份钱。但是合乘的散客很难拼到一起,因为价钱、行车路线、安全等问题容易造成乘客间在车费上产生分歧,司机与乘客也容易产生摩擦。而且合乘的乘客只有一个人可以拿到按照计价器收费收据,其他乘客拿不到发票,若乘车过程中发生纠纷,引起投诉,乘客权益无法保障。
彭某就因合乘而吃过亏。一次他打车回家,途中司机见到路边有一位女士招手拦车,在没有征求他的同意下,就拉上了这位女士,而且为了送这位女士,司机还绕了一段路,可计价器却一直打着,比平时打车多花了5元钱。彭某说,他当时着急回家,先下了车,只能不了了之,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冤。
出租车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出租车出现合乘的,一般只要在第一乘客允许的情况下,司机可以再拉乘客,但出租车计价器只能计算一人的乘车公里数及费用,所以不论是各付各的费用还是平摊车费,都需要司机和乘客协商。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市还没有合乘方面的相关规定。
搭车合乘方便市民有益社会
面对“拼”车这个新生事物,各方面的看法不完全一样。市民觉得,拼车可以节省出行费用,方便快捷,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当然是好事。出租车司机则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私家车拼车搭乘,属非法营运,抢了出租车的生意。从现阶段法律法规看,如果车辆没有运营资格,以赢利为目的,载客属非法营运。上下班搭车只是收点油钱还可以理解,如果私家车主把拼车捎脚当成职业了,性质就变了。目前网站和报纸上提供的拼车服务只是为上班族上下班提供服务,不存在以赢利为目的的拼车。拼车族的出现,一定程度会影响到租车生意,同时也缓解了公交车上下班高峰时的压力。多数市民认为,“拼车”是利民的好事,只要不断加以完善,可以被市民们利用,服务社会。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虽然“拼”车有很多好处,但是如果“拼”车的乘客相互之间不了解,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拼”坐私家车,乘客出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拼”车的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真实信息,还要提供自己的住址。也容易泄漏很多个人信息。如果用于“拼车”的车辆是私家车,乘客出行一旦出现意外事故,理赔也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