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2日电 近日,哈尔滨市兆麟街区建筑立面改造工程已经去掉神秘的绿纱网。人们看到,在尚志大街、地段街、兆麟街上的一大批二类、三类保护建筑的外立面基本按照原有细节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然而,再定睛一看,却发现了问题:除了尚志大街从西十三道街至西十四道街两座保护建筑以外,其余的保护建筑均换上塑钢窗,而原有的木质窗已不知去向。
几天前,记者在兆麟街39-53号楼(二类保护建筑)院内发现了拆得七零八落的各种形状的一堆木窗,最外的一扇窗上,有着哈尔滨的老建筑常见的防风压条,柱头柱脚的装饰性木雕极为精美。这里为日本三菱商事会社哈尔滨支店旧址,楼内尚存老式电梯。与地段街比肩而立的三座三类保护建筑,依次为国际运输支社旧址、共立齿科医院旧址、东洋拓殖株式会社旧址,这几座保护建筑原有的木质窗户造型独特,但也都换上了塑钢窗。而在日军侵华期间进行过罪恶的秘密军事运输的国际运输支社旧址,正在将原外立面的灰色更改为粉红色,共立齿科医院的墨绿色铁皮屋顶已被刷成翠绿色。早在日军侵华之前,上述4座建筑以及各会所就已存在,这正是研究日本觊觎东北三省蓄意侵华的物证,但目前这物证已改造得不伦不类。
记者向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提供线索,希望能把三菱商事会社哈尔滨支店旧址的老窗作为文物收藏。刘云才站长与工作人员赶赴现场,但那些老窗已不知去向。
记者向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名城保护处举报,名城处处长赵阳十分重视,因《哈尔滨市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二类、三类保护建筑,均不得改变建筑原有的立面造型、表面材质、色调,而在该街区建筑立面改造工程启动之前,名城保护处已提出上述要求,现已派规划监察执法大队去现场调查处理。
一位建筑专家说,窗户是建筑的眼睛,是一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哈尔滨许多保护建筑都在职能部门和专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使用单位擅自更换塑钢窗,使历史建筑风采尽失。
图为三菱商事会社哈尔滨支店旧址被换上塑钢窗。黑龙江日报记者 曾一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