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8日电 振兴中的黑龙江,变化着的新形象。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战略后,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自2002年以来,全省生产总值增幅连续四年超过两位数,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200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510亿元,增长11.6%;今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575亿元,同比增长11.4%,增幅高于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
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落实国家的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2005年粮食总产量360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0%,进入全国畜牧业大省行列;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000亿元,粮食加工转化占总量60%以上,规模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300户,带动基地5600万亩,牵动农户170万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成效,2005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402万人,收入129亿元,分别增长12.6%和21.5%,今年上半年又分别增长12.5%和52%。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黑龙江省始终把国企改革作为振兴的一场硬仗,决心不改,目标不变,力度不减,达到了预期效果。完成了社保试点工作并通过了国家评估验收,183万国企下岗职工实现“并轨”。列入改制范围的国有大中型企业180户基本完成改制,改制面89.6%;地方国有企业3062户基本完成改制,改制面88.3%;123所省管企办中小学校移交地方,512个大中型企业的辅业单位与主体分离。政策性破产累计使118户国有困难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平稳有序地退出市场,金融机构核销债权110亿元,安置职工28.8万人。
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重点建设的六大基地取得积极成果,呈现出规模快速扩大、重化工特征突出等特点。发展速度保持高位运行,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4383.3亿元,增长29.4%,今年上半年继续以21.8%的速度增长。装备、石化、能源等重工业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分别增长25.8%、24.2%和23.1%。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全面启动,截止7月底,15个启动区实施项目284个,完成投资167亿元。非公有制经济2005年实现增加值1818亿元,增长20%;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950亿元,增长18%,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6.9%,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2005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9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9%;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今年上半年对外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继续较快增长,增幅分别达到36.9%和22.3%。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四个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形成了“一城、两园、五个中心”,百家以上单位竞相参与的经贸科技合作大格局。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跨越。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4%。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6.5亿元,增长32%;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319个,同比增加44个。国内首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锅炉制造完成,与巴西合作生产的支线飞机开始批量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商标和品牌的哈飞轿车大量出口,大庆炼化30万吨聚丙烯项目竣工投产。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快步伐,九三油脂、龙凤玉米、富华集团、大庆金锣等国债项目将相继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