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9日电 每年都有大变化,这是每一个来到绥芬河的外地人共同的感受。日新月异的市容,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不断“扩张”的企业和厂房,还有一组组呈加速度增长的数字,这一切在让绥芬河人备觉自豪的同时,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招商引资所带来的丰厚回报。
80%的投资来自外地、80%的企业是外来者投资、全市创造的效益80%来自外资企业,几个80%凸显出招商引资在绥芬河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作用。
外来大投资大项目助推跨越式发展
占地4.53平方公里、横跨中俄两国边界线,兼具贸易、物流、工业加工、商务、会展、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中方一侧已经于今年8月启动,会展中心、五星级假日酒店开始投入运营,日接待俄客商千余人。这个由香港世贸集团为投资主体、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的绥芬河招商引资最大项目,预计在2010年全部竣工后可实现进出口贸易额43亿美元,地区生产总值67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不仅可以推动当地、牡丹江市乃至全省外贸、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全面提档升级,而且为中俄两国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基础。
作为“百年口岸”的绥芬河,毗邻俄罗斯的地缘优势固然重要,然而其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却在于抢抓机遇,借助外力。“任何一个地方,如果不招商引资,充分借助外力,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绥芬河市委书记、市长徐广国深有感触地说。
2003年至2005年,绥芬河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多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拉动地区生产总值从13.9亿元增至26.7亿元,年均递增23.9%。财政收入从2.5亿元增至6.2亿元,年均递增35.6%,2005年同比增长73.9%,跃居全省县(市)第一位,今年更有望突破8亿元;对外贸易额从19亿美元增至30.7亿美元,年均递增17.2%,连续7年占黑龙江省外贸总额的1/3以上。绥芬河市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县(市)之首,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9项指标列全省第一,已经连续五年进入国家统计局评出的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深入有效地招商引资,吸引来的不仅是项目和资金,更包括观念的更新和开拓,思路的扩展和创新,这带来了整个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巨额的外资注入、大量外企的落地、无数外来人口的涌来,为这个边境小城注入了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特色招商环境招商彰显独特魅力
近年来,绥芬河市立足对外开放优势,借助中俄经贸合作提档升级的最佳机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把绥芬河打造成“北方深圳”的战略部署,努力推进“三个转变”:在城市功能发展上,由“国境商都”向“北方深圳”转变;在合作方式上,由单纯的商品贸易向投资合作转变;在市场空间上,由俄罗斯向日本海沿岸国家及东南亚地区转变。
确立了城市的定位,依托于良好的地缘优势,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有项目和资金的支撑,而对外招商引资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为提高竞争力,打造自己独具特色的品牌,绥芬河市提出了“特色招商”、“环境招商”的工作思路。
“特色招商”是指依托对俄地理优势和多年来积累的产业优势,及绥芬河在对俄经贸方面的知名度,有针对性地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吸引力,只有打造出一个最好的环境,才能拢人气、聚财气、增活力,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如今已在绥芬河上下形成共识。为此,该市努力在“环境招商”上下功夫,全力优化几大环境。
抓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通关环境。多方筹措资金6亿元完成铁路站场扩能改造工程,把口岸货运能力由450万吨提高到1000万吨;投资3100万元建成铁路联检大楼和电子口岸平台;实行24小时通关服务,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口岸过货量始终以100万吨的速度递增。
抓特色城市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在老城区改造中突出中俄文化差异,营造兼容并蓄的浓郁气氛;在西城区开发中突出生态特色,建设适宜居住的优良环境。目前投资超亿元的文体中心和黑龙江省第二座钢索斜拉桥已竣工使用,投资4.5亿元的住宅小区已陆续交付使用。
抓政府服务,优化招商环境。绥芬河市扩大招商引资,实现大发展的魅力,最主要依靠的就是诚信,诚信是“环境招商”的前提。他们坚持以诚意招商,在世贸集团、安信集团等一些大项目进驻时,仅土地出让金就返还上亿元;建立了集投诉、审批、外商投资服务于一体的国际服务中心,开通了俄语110、市长信箱、民心网,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此外,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树立全员招商的观念,把招商引资融入、贯穿和体现在各项工作当中,借助一切机会对外宣传推介绥芬河。市级领导每年必须要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外招商,每个领导干部、每个委办局都要跟定一个大项目,全程服务。
大手笔超常规举措吸引各界瞩目
在绥芬河市区西部,一片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的工业厂房已经完成了主体建设,那是占地15万平方米、由浪潮集团投资6.5亿元兴建的电子产业园,这里即将成为绥芬河市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出口加工业的代表之一。
发挥口岸优势,绥芬河在招商引资、发展县域经济中改变过去单纯的通道功能,变“酒肉穿肠过”为“筑堤为坝”、“蓄水养鱼”,以园区经济集聚产业优势,逐步调整完善产业结构,培育几大支柱产业,以产业优势壮大规模总量,全力发展口岸进出口加工业,促进开放型经济由“点状”向“块状”转变。
首先是进口木材加工业。绥芬河口岸每年进口木材600多万立方米,近年来该市规范木材加工园区,侧重发展精深加工,先后引进木材深加工企业20家,其中投资超亿元的5家,安信、圣象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实现了落地加工量300余万立方米。
其次是高科技、高附加值出口加工业。针对俄罗斯市场的需求空间,绥芬河专门辟建了产业园,突出发展机电、电子信息等高端产品加工业。目前投资3亿元的海都机电产品城即将竣工,浙江、广东及韩国等十余家电子企业已经落户;引进资金超亿元的电视机和DVD生产线都已经达产;投资3.5亿元、占地38万平方米的中俄科技园区已全面启动。
凭借口岸优势,三年来绥芬河引进外贸企业百余户,并整合了全市物流资源,努力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目前投资2.8亿元筹建的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国际物流园区正在建设中。
此外,绥芬河市还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辟建了境外加工园区,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俄远东七个重点投资项目之一予以积极支持。
为承接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打造区域合作的新领域、新模式,绥芬河市还与邻近的穆棱市共同建设了规划面积为250万平方米的“绥-穆经济合作区”,不仅有效解决了自身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还带动周边地区共同招商引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紧紧依靠招商引资,绥芬河人以自己近年来的实践论证了这一命题。通过招商引资,世贸集团、中机浦发、上海实业、上海安信、香港富士达、台湾长隆、大唐集团等一大批颇具实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边城,极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从招商引资中切实尝到甜头的绥芬河,目前又开始在医疗、教育和供水、供暖和市容改造等方面进行招商引资的探索和实践,并已取得积极进展,众多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筑巢引凤,借翅升腾。通过招商引资,让绥芬河的县域经济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今的绥芬河人在思考:如何继续发挥优势、借助外力,进一步实现超常规、甚至裂变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