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搜 索
贫困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精神卫生值得关注
2006-10-11 07:34:0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1日电    10月10日是第十五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据省扶贫基金会对贫困学生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特困生都能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但许多特困生心理压力较大,48.5%的贫困学生存在着自卑倾向。具体表现为平时不愿意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不愿与人交流,较严重的同学还有自闭倾向。

  

      埋头学习 不问世事的特困生

  东北农业大学的许茹(化名)是一名特困生,她每天除了学习就是打工,很少参加活动,每天独来独往,很少和同学交流,直到大学三年级了,还叫不上很多同学的名字。许茹的学习成绩很好,大三上学期就过了英语六级,可是她却很不自信,说话声音很小,从不在课堂上主动发言。

  据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的辅导员老师于海峰介绍,多数特困生学习成绩都很好,但他们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参加了也不喜欢成为“主力”暴露于人前,只是默默无语。特困生很少主动和他这个辅导员交流,很多入学已经一年多的特困生从来没主动到办公室找过他。

  

      贫困生:“请别说出我的名字”

  今年9月,在哈尔滨市工会举行的“资助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的现金发放仪式上,记者询问一位受资助学生的母亲,这位母亲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她说,孩子不让她和别人说她获资助了,孩子也不肯参加受赠仪式。

  有的学校给贫困学生发放救助物资时,发一样的棉衣,一样的生活用品。学生一穿出去,大家就都知道他是贫困生,以至于有很多贫困生就算没有过冬的棉衣也不穿学校发放的棉衣。

  于海峰老师说,在他所带的学生里,有个大二的贫困生就怕别人知道他是特困生,从不和别人说他家里的情况,刚来报到的时候也没申请助学贷款,是父母东拼西凑借钱才把他一年的学费交上的。二年级的时候,家里实在借不到钱了,于海峰才知道他是贫困生。

      别盯着贫困生的手机说三道四

  小李大学一年级就在外面站家教、发传单勤工俭学。大二下半年,他课程紧了,没有很多时间在外面举牌子找家教,就开始贴宣传单发布广告,希望“家教”找他。为联系方便,小李狠狠心花350元买了一个二手手机。一天上课,他刚把手机放在桌子上就听后面的同学说:“看,他还有手机呢!是不是真的贫困啊!”当时周围的很多同学都盯着小李看,小李觉得很难堪。

  据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谷为介绍,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社会缺乏对贫困生的包容,把他们看做是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像是受了“恩惠”,成了大家都在监视的“公众人物”,这样就使得贫困生有种被“监视”的不自由感。另一方面,贫困生自身没有调整好心态,过于敏感,从自尊走向极端自卑。谷为说,贫困生也是正常的人,贫困生恋爱、用手机、买件新衣服在没有太挥霍钱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不要谴责他们;另外,贫困生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认为贫穷就丢人,要自立自强。

  

  

责任编辑:李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