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3日电 近日,记者来到嘉荫县青山乡建华村。只见红色彩钢瓦屋顶的砖房正在一座座拔地而起;街道两旁、农民的园子里、村边的山坡上,到处都是采摘木耳的村民,个个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随处可见的木架子上晾晒着大朵肥硕的耳子好似竞相盛开的花朵……
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海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我们建华村黑木耳又喜获大丰收,全村木耳总产量可达16.2万斤。每袋可获纯利润0.50元。今年农户最多的种了10万袋,最少的种了1万袋。目前,全村已销售黑木耳6万多斤,收入130多万元,预计到年底,全村可销售黑木耳18万斤,实现收入378万元。就说我吧,去年我仅种木耳就纯收入7万元。现在,我们全村家家户户都购买了摩托车和手机等,日子过得殷实红火。
建华村地处偏僻,过去十分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在全县73个行政村中排名始终处于后几位。1998年以前,椴栽木耳一直是建华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民习惯满山遍野砍树种植木耳。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为了保护有限的资源,木椴种植木耳被禁止。2000年,村里决定把发展袋栽木耳作为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王成海和村主任万喜带头投资1万元率先种植了2万袋,纯收入达6000余元。通过村两委班子的典型带动,坚定了村民发展袋栽木耳致富的信心,2005年,全村农户种植黑木耳,纯收入189万元,人均增收3500元。
“2006年,我们全村地摆木耳发展规模已达300万袋,有望实现产值73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000多元……”王成海胸有成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