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5日电 大同区加速由传统农业区向特色农业区转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打绿色牌、走产业路”发展新格局,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该区坚持从调优种植业结构入手,发展瓜菜、芝麻、中药材等亩效益500元以上的特色品业27万亩,占全区耕地的三分之一。培育出了被欧盟认定的红满天牌花生等有机食品品牌和无籽西瓜、仙雀牌大鹅等19个知名绿色产品品牌。其中,亚辉牌香油在国内同类产品中首获绿色标识,亚辉牌芝麻酱填补了省内同类产品绿色食品空白。该区棚室生产的返季鲜桃、富尔香瓜、美国提子等特色产品已驰名省内外,构建起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一户一项的特色农业新格局。
该区先后引建扶持安信同维、绿友色素、亚辉调味品等10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基地带动能力达到100万亩。依托企业和市场,今年种植板蓝根5.5万亩,成为全国板蓝根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依托亚辉调味品公司,发展芝麻5万亩,成为东北最大的芝麻良种繁育基地;该区在全市最早引进万寿菊加工企业绿友天然色素有限公司,目前企业已上市,产品远销欧美;该区还引进了鑫通畜禽加工有限公司,风干鹅项目已投产,叫响了“大同白鹅”品牌。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该区多方筹资共打抗旱井6900眼,抗旱保收田面积扩大到45万亩。今年组建农机合作社4个,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7万亩,增加节水灌溉面积28万亩。同时,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个,各类专业协会57个,经纪人473人,农民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两年来,通过出台棚室生产补贴、购牛贷款贴息、机电井补助等惠农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棚室2500栋,放养大鹅450万只,新购奶牛3100头。
该区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大同保姆、大同保安、大同缝纫工等劳务品牌吸引省内外众多企业前来招工。两年来共转移劳动力4.8万人次,实现创收2.3亿元。今年,该区还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示范村20个。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扶持、部门包扶、农民主办的办法,在发展农业生产基础上,重点实施村屯绿化、沼气推广、超市进村、新型节能住房和文化室建设等项目,其中“六室一所”项目建设走在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