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30日电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进程中,道里区以科学规划、典型引路为先导,以发展生产、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构建长效机制为保障,万众一心、埋头苦干,实现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结合区情
科学绘就新农村建设蓝图
道里区农村位于哈市西郊,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百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奶牛存栏量位居全市前列,2005年农民年人均收入达5150元,具备建设新农村的较好基础。
建好新农村,规划是先导。为此,结合区情实际,道里区先后聘请了省农科院等方面的专家,在深入调研、征求民意、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城郊特色突出、富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新农村建设蓝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在全区新农村建设目标定位上,确定以新榆、空港等5个工业园区为依托,打造新兴工业示范区;以菜、奶、菌、花为主导产业,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以临江、滨湖、金源文脉为特色,打造郊野旅游示范区;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管理机制健全、保障体系完善为特征,打造城郊型文明示范区。在试点镇规划上,确定了太平镇国际空港镇、旅游观光名镇、哈大齐工业走廊点位城镇的目标定位,形成了“四个农业基地、两个工业园区、三个三产中心”的产业布局规划。与此同时,对其他4个乡镇和试点的6个村因地制宜地进行了科学规划,奠定了科学发展的基础。
整治村容村貌
农家院告别“埋汰富”
道里区把解决“埋汰富”的顽症摆上突出位置,对农村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以此为突破口,让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民。
———修路。从解决农民出行难入手,修通村公路28.5公里、红砖村路14.8公里,安装路灯163盏。养牛大村太平镇立权村通过改造道路,改变了“入村一腿泥、出村一脚粪”的历史,农民拍手称快。
———改水。将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大事来抓,目前全区农民都用上了安全水,自来水入室率达90%。新发镇建国村认真解决匡家屯“吃黄水”难题,投入300多万元,使全屯都吃上了自来水,彻底改变了匡家屯人百年“吃黄水”的历史。
———改院。大力推进农家庭院建设,改建院墙2.3万米,做到高度、墙体、颜色“三统一”。
———改厕。新建农户室内卫生间100个,建村屯公厕13个,解决了农民洗澡难、入厕难问题,为全面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奠定了基础。
———建沼气池。充分利用农村废弃物,积极引导农民开发沼气资源,新建沼气池1510个,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而且解决了农村粪便污染、火灾隐患问题。
———建网络。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为农村配备电脑200多台,完成5个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均达80%以上。
促进农民增收
夯实新农村产业基础
道里区充分发挥区内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新发”、“嘉峰”等10个农产品品牌优势,大力开发新产品,目前获得绿色食品标识的品种达49个。今年,全区农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通过国家区域环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面积增至10万亩,蔬菜、牧业、水产等9个种类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增至30万亩,销往国内外蔬菜突破3000万公斤。
道里区农村以养殖小区建设为依托,更新改良畜禽品种56个,奶牛规模化、规范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以“菜、奶、菌、花”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全区有五洋醋、嘉峰食用菌、龙宝干菜、新世纪酱菜等龙头企业16个。全区各类养殖基地村已发展到32个,今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5500元以上,增长率达8%以上。
今年全区42个村全部开通了农业信息网,农民可以在网上随时了解新技术和供求信息。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23个,会员达1600余人。今年以来,全区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余人次,收入可达1亿元。此外,道里区还强力推进城郊旅游业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共有度假休闲景点50余处,年游客达10万人次,安置农村劳动力4000余人,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坚持“四到位”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道里区坚持“四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致力于构建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党政领导到位,构建组织推进机制。道里区组建了由区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道里区实施项目牵动战略。在今年全区重点推进的42个大项目中,涉农项目达16个。
———两委班子到位,构建民主管理机制。道里区把村级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有机融入新农村建设当中,采取“两推一选”等办法,把思想过硬、公道正派、敢于改革创新的优秀党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进一步规范了村“两委”议事规则、村账镇管、村民代表议事程序等一系列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
———农民主体到位,构建主动参与机制。太平镇太安村村民主动出资投劳,全体村民自筹加上村集体投入,筹集建设资金达760余万元,145名村民在党员的带动下,出工不要工钱,短短3天时间抢运红砖100多万块。
———省市区帮扶到位,构建城乡联动机制。市农委主动帮助试点镇、村研究新农村建设思路和规划;市农业开发办帮助太安村建设了奶牛养殖小区和榨奶站;市物业供热集团为新农镇万家村修建了村屯红砖道路;市信息产业局为新发镇二场村和太平镇太安村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和农民培训基地;市地方志办公室帮助万家村建立了农民阅览室;省、市能源办和市物价局、市第二电业局、市路灯处以及其他市、区帮扶单位也都尽其所能,帮钱、帮物、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