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野猪该不该猎杀? 专家:猎杀野猪不如退耕还林
2006-10-30 06:54:2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刘泽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30日电 近日,我省林业部门下达“野猪猎捕令”之后,各地反映不一,有的地方争抢猎捕指标,有的地方则公开表示,有指标也不杀野猪。一时间,到底该不该猎杀野猪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此,省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田家龙表示,对野猪滥捕滥杀不仅无益于减少“猪患”,甚至可能破坏生态环境。

  我省“养”得起野猪

  1995年至2000年,我省林业部门对全省森林野生动物和森林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据参与此次调查的省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田家龙介绍,调查结果显示,我省现有的森林资源足够养活现存的野生动物,生态平衡维持良好。近几年,我省没有系统地对野猪数量进行过调查,林业部门所说的7万头是估计的数量。即便按照这个数字,我省的森林资源也足以养活这些野猪。

  生存空间引发矛盾

  田家龙指出,目前的矛盾不是野猪数量过多引发的,而是人与动物争夺生存空间造成的。人的活动范围与野猪的栖息地产生交集,两者必然会相互影响。离野猪栖息地近的庄稼地,自然就成了野猪觅食的首选了。

  田家龙建议,在野猪较多的地区,当地政府应结合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将深山村落整体搬迁,既还给野生动物一个美好家园,又帮助当地农民解决野猪之患。

  捕杀野猪应该三思

  “野猪伤人、破坏庄稼的确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但一纸‘猎捕令’下去先杀掉100头是否科学,还有待探究。”田家龙指出,这种不分雌雄、体质强弱的“猎捕”不仅无益于减少“猪患”,甚至会破坏生态环境。

  针对我省部分地区野猪泛滥成灾的说法,田家龙表示质疑。他说,一条平衡的生物链绝对不会让哪一个物种“泛滥成灾”,“成灾”问题恰恰说明自然环境和生物系统远未达到平衡。

  田家龙说,在生态系统未平衡时,科学评估本地野生动物承载量,在确认实际数量确实超过合理承载量时,才可以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限制野生动物的繁殖,并非一杀了之。比如澳大利亚2004年袋鼠岛上考拉泛滥,经过一系列精确评估后,发现袋鼠岛的考拉承载量为一万只,实际数量却多达三万只,多余的两万只最终给予转移处理。

  鉴于此,田家龙认为,在继续维持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前提下,应考虑完善补偿机制,如地方财政收入有限,不妨考虑与国内外大型基金会合作成立专项救助基金,以满足农民的切身需要。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