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6日电 哈药,又一次站在了领奖台上。
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雇主论坛”大会上,哈药集团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国际劳工组织、国际雇主组织共同评为2006年“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成为哈尔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哈药集团董事长郝伟哲将获得荣誉的原因总结为“一以贯之的和谐取向”。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构建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着“和谐三重奏”的强劲节拍,哈药集团在做优秀企业公民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免费午餐结成和谐“同心圆”
一顿免费的午餐,牵出一段“和谐的故事”。
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职工们曾有一个企盼多年的愿望:吃上免费放心的午餐。然而,8000多人的大厂、24小时不能间断的连续性生产,使职工们这个愿望一时很难实现。数千职工有的自带午饭,有的从小食堂买饭,大多数则在周边小饭店就近解决。
和谐的劳资关系需要“爱”做基础,“以人为本”当从职工所盼做起。2005年,刚刚上任几个月的新厂长金乃岩决心解决职工吃饭难题。很快,建设中的信息办公大楼被“挪用”4层,4000多平方米的总厂办公区摇身变成了职工大食堂。原有的3个小食堂也全部重新改造,旧貌换新颜,增加职工就餐面积。其中,哈制药总厂的二厂食堂还把办公区挤到了质检部的小楼,办公区能合的合、能并的并,职工就餐面积比原来扩大了整整一倍。上厨房新设备,制药总厂一下子投了300万元;充实后勤部门,100多名各车间生产一线分流人员成了“保障部队”;对送餐车辆进行装厢改造,3台卫生的送餐车往返厂区为职工送餐上门……几个月过后,8000职工终于吃上了免费午餐。
据制药总厂后勤保障部党支部书记张颖说,职工一顿免费午餐,工厂每天要采购五六头猪、数千公斤蔬菜,一年下来支出近千万元。但这一工作却使企业与员工结成了同心圆。
尊重劳动者,保护劳动者,善待劳动者。到2005年,哈药集团所属重点企业制药总厂、三精制药、制药六厂、中药二厂、世一堂制药厂等全都推出了职工免费午餐,员工收入也比集团组建之初翻了8倍。制药总厂等企业还克服工艺连续性等困难,实现了职工带薪休假。
按照“让劳动者享有尊严,让创造财富者分享改革成果”的改制原则,2004年,哈药集团增资扩股实现了“三不”,即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不下岗、福利待遇不降低。在顺利实现企业改制的同时,还使两万多名员工无一人下岗、福利待遇得到提高,劳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把企业的温暖传递到社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一个使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协调一致的企业,在构建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进程中,无疑将获得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与推动社会发展的双赢。哈药集团真切地向人们证明了这一点。
当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涌入冰城时,哈药集团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加大抗洪急需药品的生产量,满足抗洪救灾一线的需要;职工还踊跃献爱心,捐款捐物价值达3122万元。当“非典”疫情袭来时,哈药开足马力,昼夜生产抗非典急需的药品为国分忧。多年坚持为哈尔滨市老年人基金会捐钱捐物,并主动提供多项服务,出资兴建希望小学,敬老助学。无论是出资解决贫困地区饮水难、出资救助弱势群体,还是参与修复索菲亚教堂、改造太阳岛等城市标志景观,抑或参与冰雪节、哈夏音乐会等重大活动,哈药集团始终不遗余力地尽责,倾尽真情地扶助,把企业的温暖传递到了社会。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哈药集团累计捐赠已超过5700多万元。
对一个成熟企业来说,既要做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也要做社会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这一方面体现了一个成熟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个成熟企业用好文化带来好生意的聪明睿智。在以“企业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理念下,参与城市文化建设被哈药集团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继2005年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出资建设并管理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系统地收藏国内外优秀版画作品后,今年哈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又出资创办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摄影展馆———哈药国际数码摄影展馆,2000余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变成了市民可常年免费参观摄影作品的好去处。
尽责之举亦赢心。2004年,国家民政部为哈药颁发了“爱心捐助奖”。在去年揭晓的“胡润慈善榜”上,哈药集团成为黑龙江省唯一入选企业。哈药集团还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慈善捐助活动先进单位。2005年,经国内权威机构评估,“哈药牌”总价值高达106亿多元,以强大的品牌社会影响力创下全国医药行业之最。
治理“小环境”改善“大自然”
不久前,在同行一片羡慕的目光下,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终于跨过了全球药业巨头设下的那道苛刻的“门槛”。
那个全球药业巨头曾为在中国寻找的委托加工合作伙伴设下了“苛刻”条件———绝不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合作。然而,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都是高消耗、高污染大户,环保达标谈何容易。在对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实地考察后,美国辉瑞公司亚洲区工厂安全健康环境负责人山姆竖起了大拇指: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在环保上是负责任的,其污水处理的深度远远超出了国外的要求!
然而,这声赞誉来得并不轻松。据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宣传部长蔡丽介绍,仅在污水治理上,工厂就已斥资上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目前两个厂区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每年污水厂仅运行费用就高达5000万元。现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污水处理系统已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第一家针对制药废水特点,一次投产、一次成功达标的污水处理系统,成为国内数十家企业争相“拷贝”的对象。
“用于治污的巨额支出虽然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了产品利润,但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努力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厂长金乃岩这样说。
据了解,多年来,哈药集团始终坚持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消耗减量化、优先使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及原料和产品无害化原则,在节能降耗、治理污染上进行了诸多尝试,投入数亿元巨资进行环保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从根本上解决环保污染问题,该集团还建立了一整套“以防为主”的环保生产模式,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全程均按照减少污染原则进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绿色”程度,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治理“小环境”改善“大自然”,哈药集团以严格的自律实现了企业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爱职工,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回馈社会,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进步;控污节能,构建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谐哈药”,正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