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8日电 “自打转业后,我在这生活40多年了,来的时候是烂泥道,后来修上了沙石路也就满足了,从来没敢想能修上这么好的路,走在这路上咱心里亮堂啊!”这是红色边疆农场第四管理区第二居民组王好老汉的肺腑之言。
来到红色边疆农场第四管理区第二居民组,一派崭新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几条笔直的混凝土硬化路面给“土里土气”的小山村增添了“洋气”。该居民组修建的这条全长1.5公里的白色路面,是红色边疆农场第一条建在居民组的混凝土硬化路面,也是农场第一条场县共建的“结晶路”。
红色边疆农场第四管理区第二居民组与孙吴县沿江乡大桦林子村东西相顾,首尾相接。农场基础好,前些年西边农场这边的环境建设一直是东边的桦林子村学习的榜样。去年,大桦林子村通上了混凝土高级村路,而农场这边还是坑坑洼洼的沙石路,相形之下,逊色很多。为此,今年新上任的居民组长徐宏总觉得是块心事儿。农场得知他的想法后十分支持,虽然今年有“两水两路”的建设项目,资金紧张,农场仍然想尽办法给予14万元的财力支持。
然而,修路资金还有缺口。农场人想到了地方政府,派人到孙吴县政府争取他们的支持。“紧邻有难,岂能袖手?”农场建设家乡的热情和遇到的困难,引起了地方政府的共鸣。孙吴县交通局当即表示:“场县共建看大局,我们宁可暂时缓建一条通村路,也不能把你们甩在新农村建设的后头!”孙吴县交通局决定补齐农场修路的25万元缺口。
听说修路的消息,农场职工和地方农民兴高采烈,党员、团员、民兵们纷纷参加义务劳动,民兵排成立了护路巡逻队,昼夜轮流值班守护在各个路口,防止车辆碾压,人为践踏。场县合作,终于使这条通组样板硬化路闪亮登场。该路分为一条主干路和两条分支路,标准为国家4级公路,全长1.5公里,厚度24厘米,宽度5米。从此,红色边疆农场四区二组,与孙吴县桦林子村血脉相通,东村西组比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