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创业创新创一流 七台河十大乐章奏“和谐”
2006-11-08 17:00:02 来源:东北网  作者:康雪 郑晓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8日日电 祖国边陲煤城七台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政组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全面进步,奏响了构建和谐七台河的和美乐章。

    第一乐章 经济快速增长质量同步跟上

  从市型看,七台河市在全省属于“老疙瘩”,可多项经济指标连年在全省领跑。

  2005年,七台河市本地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达150637万元,首次突破15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在全省13个地市中位居第一;市直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9亿元,同比翻了一番还多;三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均突破亿元,创造了区级财政收入历史新高。2005年是七台河市建市23年来财政收入形势最好、增长幅度最大,保障能力最强的一年,并实现了连续23年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呈现出六大亮点:工业经济逐月加快,原煤产量逐月增加,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城市建设开工项目多、档次高、建设进度快,财税收入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据统计部门初步统计,今年前3个季度,全市GDP实现73.04亿元,增长12.0%。市地税局提前74天报捷:截至10月18日,累计组织工商税收32578万元,完成年度税收规模的100.8%,而且工商税收收入进度、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几年来,七台河市经济发展实现了速度、质量和后劲同步提高。

    第二乐章 循环经济如潮涌产业链条再延长

  七台河市因煤而“生”,靠“原”字号起家。今天,七台河市围绕着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打造核心竞争优势这一主线,努力做强优质煤、优质焦炭、电力工业和煤化工四大基地,做大木制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和医药五个接续产业集群,方可说真正走上了因煤而“兴”的大道。今年,七台河市把煤的文章逐步做大,逐渐形成了以煤为依托和精煤、焦炭、电、油、汽、化工产品等产业链条。在煤转电方面,大唐七台河发电公司二期扩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市、矿两个矸石电厂扩大装机容量和鲁龙等3个煤气发电项目正在启动,全市发电能力将新增133万千瓦;在焦化项目方面,已有宝泰隆60万吨、隆鹏60万吨、亿达信80万吨、龙洋96万吨等一批大型焦化项目投产;在煤化工方面,兴盛化工厂煤焦油加工项目已投产,隆鹏公司3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宝泰隆10万吨和亿达信8万吨煤气制甲醇项目正在启动;在煤建材方面,已有7个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产新型建材的项目开工建设。以煤炭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呼之欲出,产业链条随之拉长。

  2005年,煤炭深加工企业有14户,同比增加4户,纳税总额为30102万元,同比增长128%。


    第三乐章 山水园林城更靓新农村建设提档

  在2006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评选活动中,七台河市以独特的“煤焦之都”、“山水园林城”、“世界冠军的摇篮”等多项指标,被评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近年来,七台河市城市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心区面貌不断有新变化。2005年全市城市建设投资完成11亿元,是城市建设投资最多的一年;房屋建设竣工93万平方米,一批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创历史新高;改造了10条城市道路,加大了给排水管网、煤气管网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净化、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市中心区亮化有了较大突破;对矸石电厂灰渣山进行了彻底搬迁,81座小焦厂被全部取缔,机电厂小区污染治理取得明显进展、居民一期搬迁顺利完成,环境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得到加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在全市2005年社会事业发展呈现的九大亮点中,有3项来自农村,他们是饮水、入厕、洗澡,这些都是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又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实际问题。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23日,全市共有344户企业、120个村、2个林场参加到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中,累计投入共建资金1300万元,其中,现金投入615万元,物资及车工投入折合685万元。同时,全市各帮建单位、部门共落实帮建项目4类,帮建资金642.2万元,用于修路、改水、改厕、建卫生室等;送科技、信息到位,及时向农民送技术、送致富信息,各单位、各部门累计送信息1200多条,送技术200余项,使七台河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七台河市部分村屯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农村建起了广场,村子里亮起了路灯。七台河市已有3个乡镇跻身于省级示范镇行列。

    第四乐章 短道速滑拿大奖大学办在咱家乡

  目前我国冰上项目的三枚冬奥金牌,全部是由七台河市输送的运动员杨扬、王氵蒙摘取的,形成了“冬奥七台河现象”。自1974年七台河市冰上项目起步至今,据不完全统计,22年来,七台河市女子短道速滑训练队培养输送的近百名队员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荣获金牌350余枚,打破国家、亚洲、世界纪录10余次。2004年七台河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冠军的摇篮。今年8月,省残联指定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学校特奥田径队,全权代表黑龙江省一队、二队参加全国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所有项目,开赛当日,七台河市选手段小春夺得了首日首金,荣幸地接受了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和中残联主席邓朴方颁发的大会首枚金牌。

  几年来,七台河市科教文卫、计生等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特别是教育事业,更得到了长足发展,继2005年9月七煤公司教育移交市政府后,七台河职业学院的建成并投入使用,结束了七台河市没有高等教育的历史。

    第五乐章 大小项目一齐上拉动经济快增长

  几年来,七台河市知难而进,紧紧牵住招商引资上项目这个“牛鼻子”不放松,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2005年,全年共引进域外资金28亿元,到位资金同比增长51.4%,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七台河市共落实项目59个,争取资金27634万元,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52.1%。到9月末,全市已开工各类项目419个,预计当年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已到位资金3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个。

    第六乐章 双扶就业大家帮沉陷居民住新房

  近年来,七台河市深入实施城市“一帮一”、“双扶”工程,在市领导的带领下,2005年共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4600对,启动脱贫致富项目6495个,使3587人脱了贫,157人致了富,得到了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的充分肯定,SYB创业培训工作经验被全国总工会向全国推广。在“三进三送”万人就业行动中,12898人实现了再就业。

  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1.9亿元,其中重点项目——欣源小区建设工程于今年9月27日胜利竣工,可安置灾民11000户,目前8000户居民喜迁新居。这个小区现已成为七台河市目前规模最大、功能完整、基础设施配套的住宅小区,这项沉陷区治理工程被国家发改委投资司领导誉为“全省最好,全国前列”,成为党和政府践行“三个代表”的亲民工程。


    第七乐章 城乡公路再提速道路越走越宽广

  去年,市、区县、七煤公司共投资9412万元修建了5条城区主要高等级公路、2条通乡高等级公路、7条通村高等级公路,总长84.5公里。

  七台河至密山二级公路(七密公路)于今年的4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一条七台河市建市以来建设规模最大、建设里程最长、投资额最大的公路,建设工期为2年。其中,七密公路向城市延伸的“4.5”公里为双向8车道、行车道宽30米、隔离带7米、人行道每侧6米。公路总投资额将达4.8亿元。这是一条疏通七台河市与周边市县“瓶颈”的经济旅游之路——这条路修好后,从七台河市到兴凯湖旅游圣地,也就1个小时,有了它,七台河处于我省东南部中心的位置才得以显现出来。

  今年乡村道路得到大幅改善。全市25个试点村全部纳入到通村公路建设中,落实通村公路42条,路线总里程为206.52公里,通乡公路6条,总里程42.3公里,先期确定的18个省市级试点村村内道路建设全部进入施工阶段,进展顺利,试点村村内道路总里程为79.6公里,现已全部完工。

    第八乐章 非公经济唱凯歌“两最”环境助企强

  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立市经济”、“主导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高、越来越强。2005年,全市纳税百强非公有制企业共纳税近5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34.7%,比上年百强企业增长90.9%;纳税超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2户,其纳税总额为3.5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亿达信公司成为七台河市首家纳税超亿元企业,有6户企业进入全省非公有制企业纳税前50名,七台河市被授予“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地市”荣誉称号。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奖励大会,为纳税超千万元的非公有制企业代表披红戴花,并各奖励一台哈飞赛豹轿车。

  2005年,七台河市各级政府对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先后投资约1.5亿元为新上项目修路和提供土地,为企业排忧解难;仅去年在支持焦化企业生产销售方面,就减少行政收费2200万元。今年,市里又出台了四项新政策,对招商企业和非公企业在土地、财政、贷款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

    第九乐章 班子建设受表彰百姓越来越安康

  2006年年初,七台河市被省委命名为全省领导班子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13个地市中,仅有2个地市获此荣誉称号。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内容、措施、载体,深入开展以“学习型、发展型、团结型、廉政型”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四型”领导班子活动,在工作中大力推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等五个坚持,使领导班子建设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成为干事、创业、廉政、创新、务实的领导班子,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

  几年来,七台河市把创建“平安七台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平安七台河建设稳步推进。去年,七台河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今年,七台河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安全生产年”、“社会平安年”创建活动,“五网合一”防控体系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市政法部门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95起,化解成功率达97.5%;为企业做好事、办实事2100多件,企业对政法部门的满意率达91%,群众对平安建设知晓率达86.5%,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4.2%。

    第十乐章 知荣明耻树新风七台河精神大发扬

  今年,在“展、树、做”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七台河市在党政机关、企业开展了“人民满意公务员”、“百城万店无假货”、“重合同守信用”等活动;在农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十要”为具体要求,推动文明新风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在城市社区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十不”为具体要求,开展“四型”社区创建和“四进”社区活动;七台河之夏系列文化活动成为一道奉献给全市人民的夏日文化盛宴。

  七台河人民在开发建设家乡的进程中,创造并不断为七台河精神提供着原动力。市委书记宋长生新近将七台河精神高度凝炼概括为创业、创新、拼搏、奉献、实干精神,形成了勇于进取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赋予了七台河精神新的内涵,使七台河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今年10月,因抢救落水少年而英勇牺牲的七台河矿工孔宪宝被省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勤劳、智慧、勇敢的七台河人,正以“求真、求实、求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的精神和作风,按照“建强市、创一流”和“五新”要求,朝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阔步迈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