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宋代剔花瓶"现身鉴宝现场 专家称:故宫尚无此类藏品
2006-11-13 14:40:1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周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3日电 11日,由省收藏家协会主办的专家鉴宝活动在哈尔滨古玩城进行了一整天。1000余件大众收藏品,其中真品不到一成,未免让人有些失望。然而在鉴宝将要结束时,一件由齐齐哈尔收藏者带来的“宋代剔花瓶”终于让众专家眼前一亮。经反复鉴定,专家肯定地说,这件“宋代剔花瓶”十分稀有,故宫尚无此类藏品,应属国家一级文物。

  巨资3万元买了假古董

  11日8时30分,顶着初冬的阵阵寒意,来自全省各地的300余名收藏爱好者早已迫不及待地等候在哈尔滨古玩城鉴宝现场的门前。记者在现场看到,因此次来哈的专家中有著名的瓷器鉴定专家杨静荣先生到场,许多收藏者几乎都是全家出动,大包小裹地将自家收藏的瓶瓶罐罐抬到了现场。

  从七台河来的李鑫,带了30多件东西,有瓷器、字画,还有大张的瓷板。他告诉记者,自己收古董有八九年了,这些东西都是从七台河附近农村农民家里收上来的。这次听说北京的杨静荣老师来鉴宝,机会难得,就和几个朋友带着东西提前一天坐火车来了。瓷器一件一件地用宣纸条缠上再装进软箱包,坐火车时人和藏品一刻也没敢分开。

  在鉴定现场记者看到,李鑫的收藏品有五六件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但更多的收藏者,有的只将藏品掏出来一半,就被专家制止了:新的!现代的!因缺乏一定的鉴赏知识,一位收藏者花3万余元买的十余件瓷器,经专家鉴定均被认定为仿品或现代工艺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佛像、铜器鉴定专家金甲告诉记者,大众收藏爱好者的收藏热情很高,但多数欣赏水平有限,收藏的新仿品多、新工艺品多,这种情况在全国都很普遍。

  从佳木斯扛来“金代行军锅”

  专家一整天在鉴宝现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这个东西,不对。但也有一些藏品能让专家们眼前一亮。一位头戴绒线帽的中年男子将一面大铜锣拿到专家面前,立即引起铜器鉴定专家金甲的兴趣。通过对大铜锣帮沿上刻印的文字进行反复鉴定,金老师确定这是一只金代的“行军锅”。此物在战场上当作发出作战指令的铜锣,行军做饭时则当作行军锅使用。金老师说,这只金代行军锅虽然观赏价值不大,却有一定的军事研究价值。这位持宝的中年男子名叫赵常顺,特意从佳木斯坐了一宿火车来鉴宝的。他说,这只行军锅是他几年前从依兰一个朋友手里花了900元钱买的。据说,这件藏品因帮沿上刻有女真文,最初被人从废品收购站买回后,几经转手到了赵常顺手里,有人出1万元高价收购,但他硬是没卖,就是等着专家来鉴定。

  “宋代剔花瓶”傍晚现身

  经鉴定,1000余件藏品,九成以上是赝品。但杨静荣老师却说,有价值的真品不多,并不代表黑龙江人的收藏水平不高。一些大收藏家,往往深藏不露。果然不出所料,临近傍晚鉴宝活动将要结束时,一位神秘的齐齐哈尔大收藏家带来一件高约60厘米的“宋代剔花瓶”,盘口、瓶身提花堆塑。几位专家一见此物,立即兴奋起来。经过几番认真鉴定,杨静荣老师不无称赞地说,这件宋代剔花瓶目前在故宫博物院都没有收存。太稀有了!可以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对其市场价值,杨老师称,如果进入拍卖市场的话,这件藏品最少也能拍到200万元,没想到黑龙江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据介绍,经过两天的鉴定和评选,来自北京的几位专家将从黑龙江省众多宝贝中评选出“黑龙江十大宝贝”,评出的藏品将参加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专目的拍摄。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