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2007年哈市普通高中招生四项重大改革
2006-11-13 19:20:11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天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13电(实习生 李天池) 2007年,哈尔滨市初中毕业生将全部参加课改实验,为次哈尔滨市教育局专门出台了《哈尔滨市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此次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主要有四项重大变化。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招生的依据;将依据新课程标准命制中考试题;将生物、地理、历史成绩作为报考重点高中的前置条件;改革市重点高中配额生指标分配办法。

 

5方面考察中学生综合素质

 

       2007年考生综合素质考核将从5方面进行,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等级,结果达到C(合格)及以上等级,其他方面符合要求就可报考普通高中(含重点普通高中)。

 

    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公示和结果认定5个阶段,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权重比例为46;最后,由电脑系统根据权重将学生互评(包括自评)和教师评价的等级自动换算成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结果。

 

    班级只公布A等级评价结果,并同时将所有学生的评价结果通知学生本人。另外,各学校每个学年学生综合素质每个方面的等级达到A级的比例不得超过该校学年学生总数的40%

 

按照新课程标准对题库大规模增容

 

    为了满足2007年及以后中考命题的需要,哈尔滨市中考将按照新课程标准对题库进行大规模增容。

 

    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和依据课程标准并参加考所使用的各版本教材以及哈尔滨市教育学实际所制定的《考试说明》;科目为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理综合(含物理和化学)、体育。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体育考试继续实行平时考核与毕业统一组织体制健康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他学科均为闭卷考试。

 

生物、地理、历史成绩作为报考重点高中的前置条件

 

    生物、地理、历史成绩将和英语口语交际、理化实验操作考察成绩,一起作为报考重点高中的前置条件。

 

    地理、生物、历史考试安排在课程结束学年进行,其中地理、生物在非毕业学年完成,实行闭卷考试;历史学科在升学考试前完成,实行开卷考试。三科成绩由平时成绩的40%,和终结性考试成绩的60%两部分组成。

 

    英语口语交际和理化实验操作仍统一考查。

 

改革市重点高中配额生指标分配办法

    改革市重点高中配额生指标分配办法,哈尔滨市各区配额生指标按区内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本区),均衡下达到各学校,逐步减少跨区就学考生配额指标;从2007年始,逐年增加市重点高中配额生占统招生的比例。

 

    同时,将配额生录取分数线由原来的不得低于统招录取分数线20分下延至不得低于统招录取分数线30分。

 

    2008年起,哈尔滨市区内毕业年级转学的考生不享受配额生待遇。

 

维度

要素

关键表现

主要实证材料

热爱祖国

1、  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  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积极参加升旗活动。

3、  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家乡发展,学好地方课程。

1、  大型活动的表现

2、  相关学科课堂表现

3、  校内外违规、违纪记录

4、  好人事记载(含奖励情况)

5、  仪表不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记录

6、  进入营业性网吧记录

7、  值日、扫雪等劳动表现

8、  学生自检材料

遵纪守法

4、  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上好法制教育课。

5、  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法规,爱好公共设施。

6、尊规守时,服从学校管理。

诚实守信

7、真诚待人,言行一致;正直坦诚,知错就改。

8、拾金不昧,不损人利己。

9、  不说谎,不抄袭、不作弊。

自尊自律

10、              言行举止文明,穿戴朴素大方。

11、              爱惜名誉,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12、              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慎交网友。

社会责任

13、              从小事做起,尊敬父母;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14、              承担起学习、劳动等应尽的职责,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15、              把帮贫扶困视为己任;接受帮助要心存感激。

保护环境

16、              认真上好环境保护教育课,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

17、              自觉爱好环境,积极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18、              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生活节间,不过渡超前消费。

 

2

责任编辑:张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