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谈学习贯彻好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2006-11-15 16:26:4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5日电 题: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七谈学习贯彻好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因此,必须不断解放、激发、发展人的创造活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要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指明了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增强了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和谐孕育生机,和谐需要活力。和谐以活力为前提,和谐又能产生更大的活力。“政以才治,业以人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大地激发社会活力,达到更高层次上的社会和谐。人心齐,泰山移。建设和谐龙江,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后,全省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喜人的变化,龙江大地充满了新的活力。在面对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人才和科技的优势还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发挥,良好的工农业基础的潜力还有待挖掘,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还没能充分释放。但是辩证地看,这些不足恰恰说明,我们建设和谐龙江蕴藏着巨大的活力和能量。

  激发社会活力,建设和谐龙江,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自觉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智慧,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激发社会活力,建设和谐龙江,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营造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重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法律、制度、政策各个方面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通过全民的共同参与,来化解因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而存在的矛盾,减少不公平现象。

  激发社会活力,建设和谐龙江,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把创新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灵魂。和谐不是一潭死水,和谐社会倡导公平竞争,通过激发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新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元素,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活力,就要摈弃固有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创新机制,宽容创新挫折,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风气,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和谐环境,人人共享;构建和谐,人人有责。黑龙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孕育着巨大的创造活力和生命能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上下同心,共同努力,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鼓励人们发挥劳动、生产、经营、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活力四射、激情涌动的新龙江!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