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7日电 哈尔滨市教育部门目前面向全国及本市初中学校及初中教师广泛征集各学科题目,对原有各学科题库进行修订与增容。明年,哈尔滨市实行课改后的首届初中毕业生将实行全新中考。教育专家和许多教师认为,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征集中考题目,更加有利于教育公平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面向全国及本市初中学校及初中教师广泛征集各学科题目,尤其让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参与到命题中来,更加有利于中考的公平竞争。”哈市教育部门一位资深人士指出,原有的中考命题主要采用抽取各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加入命题小组进行命题的方式,而来自“名校”的优秀教师占命题人员半数之多。这些参与出题的教师通常能掌握中考的考试方向和思路,有的甚至能“押准”题目,使得“名校”考生有了普通学校学生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从表面看,这对学生的成长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实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对普通学校的考生也有失公平。
记者在对哈市部分重点高中走访中了解到,进入高中学习阶段,有些从“名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学习后劲明显不如从普通初中考上来的学生。某重点高中的一位毕业班教师说,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名校”学生与普通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差别。一些“名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某些方面的能力甚至表现得比较突出,这与其原来学校的教学水平密不可分。可是,进入高中二年级,“名校”学生的优势逐步减弱,一些从普通中学考上来的学生“后来居上”,名列前茅。从近年高考成绩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尖子生”都是从普通学校考进的学生。
哈市教育部门一位负责人指出,形成“名校”学生后劲不足的原因,除了他们中大多数是依靠外力即优秀师资力量“喂”出来的以外,还有就是他们所在“名校”的教师参与过中考命题,使得他们易考高分。通过社会更广泛渠道征集题目应该是一件对“名校”与普通学校学生来说都“双赢”的事情。
背景链接
哈尔滨市有关部门从2006年11月3日起到12月30日止,面向全国及本市初中学校及教师广泛征集各学科试题。明年中考试题的编制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考查,力求体现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区分性、实践性等特点。
由于中考各学科题库是在非课改背景下建立的,库中原有部分题目已陈旧,甚至超出课程标准,难以适应明年哈市8区10县(市)实行课改后中考命题工作的需要。因此,哈市教育局对该题库进行调整和充实,将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试题予以剔出,同时按新课程标准对题库进行大规模增容。
明年1月份哈尔滨市将进行中考题目的审定,2月至3月将题目输机入库。各初中学校以学校为单位编制题目的数量每科至少50题;市级以上(含市级)学科骨干教师或2005年至2007年的中考命审题预备人员编制本学科题目的数量每人至少50题。同时,欢迎其他教师以个人名义编制题目,数量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