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公平—省政协常委专题座谈会侧记
2006-11-17 21:51:45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7日电 题: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公平——省政协常委专题座谈会侧记

  记者 印蕾

  在省政协17日召开的学习贯彻中央六中全会和省委九次全会精神常委专题座谈会上,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龙江成为很多常委、委员的心声。大家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是基础,只有教育实现公平、公正,和谐社会才有广泛而牢固的根基,人的和谐发展才有可能。

  教育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

  省政协常委、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赵雨森认为,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待遇,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时下,教育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比如,流动人口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当地的教育经费,造成了入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

  省政协委员、《中华儿女》杂志社东北分社社长陈凤跃在发言时说,教育不公平、不公正还表现在教育软硬件资源分配不平衡。城乡、重点中小学与一般学校之间教育差距不断拉大,在省内一些大城市,多媒体、远程教育等设施应有尽有,而在一些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学校仍然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此外,在城乡的一些学校择校热、择班热,人为地制造了差别,也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教育投入不足、投入失衡导致教育不公平

  省政协常委、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赵雨森认为,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之一是对教育投入不足,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地区用于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资金数额不明晰,使用不到位。据了解,一些市县公用经费只达到省里规定标准的40%左右。

  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失衡也是原因之一。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造成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城镇经济发展迅速,教育设施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教育设施落后。此外,林区、垦区、农区、矿区学校,公办、企办、民办学校,贫困县与较富强县学校之间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失衡造成了办学条件的失衡,进而导致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科研能力等软件资源的失衡。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省教育厅厅长、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永洲在发言时说,“十一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扩大优质资源供给;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支教工程等四大工程,面向农村教育,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此外,必须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出发,扶持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助学行动,保证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在目前全部免除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基础上,明年,将在全省免除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启动农垦、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并着手研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两免一补”问题。

责任编辑: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