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中墙角堆放的是该加工点用来熏制粉条的硫磺,水缸上摆放的是玉米粉。
东北网11月20日电 近日,记者从一知情人处了解到,五常市拉林镇的一些家庭小作坊,生产粉条时用硫磺熏制漂白,掺杂玉米粉等低成本的原料淀粉,并且制作过程中使用明矾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品。
16日,记者来到五常市拉林镇一家占地近100平方米的粉条加工点。记者称要为单位搞福利,想在这里进一些价格便宜的粉条,并以考察生产为由要求看一看加工过程。老板见记者执意要看,就领记者走进了加工区。在加工区门口,记者闻到一股很浓的硫磺味。在加工区内记者看到,几排脏水缸和一排排绳子吊着类似漏斗形状的东西。老板指着黑乎乎的水缸对记者说,这是用来勾兑淀粉的水缸,在里面进行搅拌,将搅拌好的淀粉团放进每个水缸上面的漏斗里,按照漏斗底部大小不一的小孔,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粗细的粉条,经过晾晒等工序就可以做出来了。老板讲,这些粉条是用正宗的土豆粉制作的。当记者在原材料库发现10多袋玉米淀粉,以及用塑料编织袋装的白色粉末时,老板向记者坦言,塑料口袋里装的是玉米粉,在加工中主要用的是土豆淀粉,为了节约成本添加了一部分玉米淀粉。记者问,该淀粉是不是属于工业淀粉,老板说,不清楚。
记者走进另一个有大铁锅的加工区,发现了一个装有明矾的纤维袋。这时,老板承认他们在粉条当中加入了明矾。她说,一般大约是500斤粉条放一斤半明矾,这样出来的粉条比较筋道。记者在一个墙角看到几个塑料桶,进门时闻到的那股硫磺味就出自这里。老板说,一般刚做出的粉条发黑,得用硫磺熏白。她拿熏过的粉条和没熏过的粉条给记者看,很明显,熏过硫磺的粉条白一些,没熏过的颜色发暗。老板说,用硫磺熏制很有说道,熏过了头儿发黄味道不好,熏不到位达不到粉条发白发亮的效果。
记者从市卫生食品监督部门了解到,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明确规定,在粉条的生产过程中不允许添加明矾,并且禁止使用硫磺等工业用的化学品,因为它不仅对人的上呼吸道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且硫磺里含有的铅、砷等重金属,也会对人的肝脏、肾脏造成破坏。
据五常市拉林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过去该地区粉条加工点很多,随着市场需求下降,土豆淀粉原料价格上涨,不少加工点转项了。剩下的一些加工点为降低成本,采取不法行为,工商部门将立即进行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