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奠定和谐社会基础
2006-11-20 16:25:2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0日电 题: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奠定和谐社会基础

  农工党市委副主委、市中医院副院长杨东生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围绕着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的部署。这些部署始终贯穿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主线,提出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人们看到了党中央更加注重民生的政策取向。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的七个任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医疗问题是全市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具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良好解决,对构建和谐、稳定社会意义重大。我们农工党是以医药卫生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有责任和义务为构建哈尔滨市的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措施之一。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体系,是加强城市卫生服务的重点,同时也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通过调研,我们觉得制约社区医疗发展主要问题是:

  1.政府投入不足,资金不到位。市政府规定2005年社区医疗人均2元,2006年人均5元,哈市的资金投入来源是市、区两级财政。根据调研,这部分钱均没有拨付到位。由于哈市社区医疗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社区医疗机构中不少是街道医院改建而来,需要增加相应的设备,更需要一些起步资金,以往积累又少,难以应付这种改制的局面。有些社区可以用“惨淡经营”来形容。在资金投入使用上也存在一些误区。按人头拨款还是按项目拨款的管理模式。如果按人头拨款,就有可能产生把钱全部用在所谓的基础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费。这与“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的社区医疗服务发展原则不相符。

  建议:政府投入要进行“成本-效益”的评估。加大投入,并使资金投入切实到位。

  2.全科医师队伍建设艰难。人才是社区医疗水平提高的关键。社区医疗机构人员素质不高、临床知识不足也是使群众不信任、不愿意到社区看病的问题所在。

  建议:可采取上级医院专业医生巡回到社区指导,帮助会诊,或聘用离退休人员,以解燃眉之急。

  3.双向转诊难落实。从实际调研来看,社区医院转往上级医院顺利,上级医院转往社区很难落实。原因有二:一是来自患者自身;二是来自医院到手的利益,不肯放手他人。

  建议: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及固定会诊制度。

  误区:社区医疗机构与大医院竞争。社区的定位不光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不能只是为低保人群减免一些费用,为大医院分流一些患者,更关键应是预防、早诊、早治实行健康管理,建立网络,发展三级预防,这样社区医疗服务空间才会更加广阔。

  4.体制及各项政策的落实问题。医保还没有,医生收入低,他们提供的服务是低偿的、无偿的。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人员经济收入包括价值工资、政府补偿两块,需待政府解决。

  社区卫生服务面对最基层的群众,这个工作如能做好,惠及面广,受益人数众多,它应该是创建和谐社会工作的切入点。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