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收入涨了环境好了 爱国村农民:这样的日子谁能不乐
2006-11-29 16:05:04 来源:东北网  作者:宋圆圆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9日电 11月27日,记者到东宁县绥阳镇爱国村采访时,提起村里的变化,这个村的百姓说个不停。51岁的杜云先抢先打开了话匣子,“俺在爱国村住了大半辈子了,压根没想村里还能有水泥路,现在好了,下多大的雨也不怕弄满身泥巴了。”

  爱国村是东宁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也是绥阳镇比较富裕的一个村,有固定资产500多万元。提起村子里的富有,该村的农民都自豪地说,要说是镇里最富的村不敢说,但也能数一数二吧。

  村子富了,今年,爱国村党支部下大力气改善村屯环境,把“为百姓办实事”作为爱国村旧貌换新颜的民心工程。投资48万多元,修建了3条共1150多延长米环村水泥路,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村民再也不用担心赶上下雨天,走路、骑车会跌到水坑里了;投资1万多元修建了村路两侧的排水边沟,并栽种了近3000元的杨、柳树苗,绿化了村屯环境。同时,村干部跑单位、找对策,供电局投资6万多元帮助爱国村安装了37盏路灯,把村庄照亮的同时,也照亮了村民的好日子。村民们都说,我们的生活也跟着亮堂了,再也不用黑咕隆咚地走夜路了。

  “老百姓身边无小事,踏踏实实工作,要让老百姓得实惠。”爱国村党支部认准了这个理儿。村子里印发了500多份“道路爱护公约”,公约里面明确写着“路边栽树种草植花,由村给予经济补贴”。成立了环境整治小组,投资5万多元安装了7个垃圾箱,派专人对村子的主要干道、旮旯胡同、卫生死角进行监督管理与清除,雇用了2名清洁工负责日常管护,多年来垃圾到处有、遍地扔、无人管的现象不见了。

  爱国村是镇内24个行政村中离绥阳木耳大市场较近的一个村,该村利用好这个优势,党支部精心组织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出劳务,保守着说每人一年也能挣1万多元。今年爱国村转移剩余劳动力400多人,仅此一项就将收入400多万元。据村支书韩发元讲,村民的生活在一天天地好起来,2005年人均收入达到了4830元,今年村民人均收入将达到5200元。

  出村走平坦的水泥路,夜晚串门还有路灯照,村民的收入还在蹿高地涨,这样过日子,谁能不乐啊。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