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5日电 在国企改革攻坚战中,哈尔滨市通过积极探索创造出“十大模式”,有效推动了国有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的战略性改制。
运营增值攀强发展模式
【范例】哈啤引进国际同行业顶级企业,成功地将企业29.07%的国有股权转让给世界啤酒巨头美国AB公司,国有资产收益10.47亿元港币,国有资本在全部退出中,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了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目前,哈啤的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全国排名上升为第四。
增资扩股战略重组模式
【范例】哈药通过积极运作,与中信资本、华平投资、晨能投资中外三家有产业和资本优势的企业合资合作,引进资金20.35亿元,成功实现增资扩股,使哈药集团资产达到105亿元左右,净资产56.5亿元,国有资本控制力由36亿元提高到56.7亿元左右。增资扩股后的哈药将实现跨越式发展,预计到2008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30亿元。
跨国重组内外互动模式
【范例】哈量在国际资本收购大战中胜出,以950万欧元并购世界著名的量仪制造商———德国凯狮公司,形成了国家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获得了该公司著名品牌“KELCH”在世界范围的独家使用权,掌控凯狮产品的生产和供货权,建立与该公司销售网络的密切联系,迅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迈向世界工量具产业的先进行列。
捆绑出售提升产业模式
【范例】哈电表仪器有限公司采取土地与产权捆绑挂牌,市场化运作,整体转让的方式,引入香港太平洋PAG基金等战略投资者,实现了公司整体改制重组,投资方引入上海人民电器集团公司,在哈尔滨市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新公司,接续哈尔滨电表仪器有限公司的产业。
分步推进整体突破模式
【范例】对哈轻印铁制罐总公司以及二工具、变压器厂、工程机械厂、哈拖等整体改制有困难的企业,实行分块剥离、分散突围,利用企业部分优良资产、先进技术和市场网络优势,吸引战略投资者进行合资合作,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企业的整体改制。
搭台引资整合产业模式
【范例】净资产为负值的哈电缆厂,通过充分利用国家劳动并轨政策和有效资产,先实施“并轨”,搭建后续改制平台,再引进新奥集团战略投资人,采取承债式收购,妥善处置银行债务的办法,最终完成哈尔滨电缆厂整体改制。
先走后破依法退出模式
【范例】哈造纸厂和哈制革厂等抓住集中供热工程选址在两企业的契机,利用土地补偿回购了主要债仅人全部债务,一次性付清拖欠职工的各种费用、职工安置费用及支付退休职工的相关费用,采取逆向退出的改制方式,保证了破产期间职工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实现无震荡破产。
利用政策破产退出模式
【范例】哈松江电机厂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破产政策,实现了从国有体制退出,共盘活企业呆滞资产27231万元,核销各类债务40000万元,在职职工4200余人得到了妥善安置,移交托管离、退休人员4000余人。
引资重组整体退出模式
【范例】哈水泥厂与重组方吉林亚泰集团签订协议,其职工、改制期间亏损、资产和负债均由吉林亚泰集团承担。重组后的哈水泥厂在未来5年内,将投资15亿元以上,通过对黑龙江及哈尔滨市部分现有水泥资产的整合,使其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100万吨左右,在黑龙江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得以巩固和提升。
市场竞价择优出售模式
【范例】中华老字号企业老鼎丰糕点厂困于机制落后,产品单一,企业发展乏力。为使其成功“突围”,有关部门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面向社会出售,被哈尔滨月亮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以1027万元全资收购,组建了哈尔滨老鼎丰食品有限公司,企业销售收入大幅上升,产值利税均创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