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7日电 月薪600元,这个从前许多大学毕业生不屑一顾的数字,现在成为哈尔滨市人才市场上毕业生最新的起薪标准。
趟过近一年的求职路,财会专业06届毕业生李珊对记者坦言:现在自己对超市的导购员、小公司出纳这样的岗位,都能坦然接受了。在就业压力与竞争之下,哈尔滨市的毕业生已经告别“精英时代”,开始在大众化就业的模式下寻找着自己的新位置。
经历了哈尔滨市秋季以来举办的几场招聘会,记者发现,在每个招聘台前,毕业生们越发从容地递简历,与招聘者交谈,从前他们脸上常见的那种焦燥和忧虑,大多被平和、自信所代替。
从“精英就业”到“大众化就业”,再到提前规划自己的就业方向,在高校扩招后的第四个就业高峰年,学生们在4年的时间里平静地告别了精英时代,开始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选择就业。记者从市人才市场了解到这样一组数字:4年前,到人才市场求职的毕业生每月仅有2000余人,现在每月已突破2万;4年前,毕业生接受的起薪是每月1200元—1500元,现在最低的已降到每月600元。
一直目睹这一渐进过程的市人才市场经理赵树智,对其间的变化感到欣喜。他认为,起薪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毕业生身价的降低和自身价值的贬值,而是普及大众化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从统一分配工作到自主择业,再到现在的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在多元化中寻求着创新与开拓。在这种变化中,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心态愈发成熟,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更趋于科学和理性。
据统计,黑龙江省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占47%。毕业生改变从前只盯着事业单位、大企业的择业观,正在逐步放低求职姿态。从基层的普通岗位干起,不断积累经验,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已成为当下大学生的共识。据专家预测,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仍有极大的空间,将成为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