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生态建设打造出冰城碧水蓝天
2006-12-15 11:26:2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天蓝水碧,环境优美的哈尔滨更具吸引力.

实时检测保证引用水质安全.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

绿树芳草营造宜居环境

  东北网12月15日电 2006年,按照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建设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的要求,哈尔滨市深入开展各项环保工作,加快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集中供热工程、城市绿化工程建设进程,推进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划界立标保护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等工作,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减排、限排工作,环保工作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建设

  环保水平迅速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需要,它不仅是市民最为关注的热点,同时在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建设“三个适宜”城市,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政府签订责任状、政府协调会、市长现场办公会等形式,使环保工作摆上了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目前,哈尔滨市市区水源地和三沟清水源建设规划已经调整完毕,信义沟、何家沟、文昌三期、松北、呼兰等污水处理厂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沿江生活污水截流及处理工程、西南部生活垃圾处理场、道里集中供热工程等一大批环保工程已经竣工投产。现在,哈尔滨市日产近百万吨生活污水中已有近半实现了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85%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8%以上,各项环保“硬指标”得到迅速提高。

  2006年,哈尔滨市加大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已经争取到列入“十一五”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资金7.9亿元;并暂缓了双城301采油项目等存在环境安全隐患项目的审批;对哈气化厂、哈高科等32家不稳定达标排放废水的工业企业、134家综合性医疗机构及272家餐饮单位进行了整改。同时,哈尔滨市还印发了《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江段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06—2010)》和《哈尔滨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防控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6%

  在各项环保工作中,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是最受市民关心的工作之一。2006年,哈尔滨市围绕水源地保护,强化了水污染防控工作。对全市14个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进行了划界立标,取缔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6个,拆除私建滥建设施6处,取缔放牧20余起、捕鱼30起、挖沙30起、复耕200余亩;限期治理二龙山库区企业13家、西泉眼库区餐饮服务企业17家,搬迁4家。

  为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哈尔滨市今年先后两次开展了松花江流域水质安全专项排查工作,检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35处,排查企业近千家。对存在主要环保问题的167家企业,采取不同形式予以重点整治。淘汰使用落后工艺、耗水量大、污染重的企业16家,改造3家,重点监管103家,限期治理34家。同时,协助有关部门督促哈亚麻厂、大众肉联厂等11家重点排污企业加快落实异地搬迁改造计划,现都已破土动工。预计年底可削减水主要污染物2000吨,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6%,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6%。

  整治

  良好天气数将达303天

  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等各项环保工程的推进,哈尔滨市全面推进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截至11月17日,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79天,同比增加4天。预计年底可削减大气主要污染物5000吨,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可达到303天,同比增加2天。哈尔滨将天更蓝、雪更白。

  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哈尔滨市还开展了高、中考“安静日”噪声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发生过严重噪声扰民问题的135家娱乐场所进行了整治,同时通过联合执法,先后查处和取缔扰民加工厂、娱乐场所、建筑工地、发廊和音像店70余家。噪声案件投诉量同比下降了12%。

  让市民喝上干净的水,让市民呼吸上清洁的空气,让市民拥有安静的环境,让市民吃上放心的食品。通过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存环境建设,哈尔滨正在向“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环保城市迈进。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