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1日电 记者从哈尔滨市发改委获悉,今年以来,按照《哈尔滨市200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对改革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哈尔滨市强化了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加大了对重点改革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力度,全市上下形成了合力攻坚的态势,使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圆满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获重大进展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规范,审批事项由1191项减少到172项,精简85.6%,成为东北地区同类城市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政府职能配置不断优化,集中对136个议事协调机构予以清理整顿,保留95个、撤销21个、合并5个。建立了建设系统“12319”、交通、环保、城管、水务等数字化城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全市乡镇机关行政编制由7446名减到5697名,精简比例为23.4%。乡镇机关内设机构由661个减至449个,精简比例为32%。事业单位改革成效显著,全市应实行聘用合同制度的4122个事业单位中,已实行新制度的有4110个;应签订聘用合同总人数16.7万人,已签订聘用合同16.6万人,占人员总数的99.4%。
国企改革攻坚任务基本完成
哈尔滨市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任务基本完成。近3年全市共完成1605户国企改制,共支付改制成本140亿元,涉及职工67万人,完成职工并轨32.8万人,基本实现了省、市委提出的战略目标。分离企业办社会与主辅分离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分离中省直、市属企办学校104所、医院25所、公安机构19个,市属国有企业办学校和公安机构全部分离完毕。企业金融债务回购成效明显,全市共回购金融债务38.5亿元,支付回购资金6.9亿元,综合受偿率17.9%。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已有33户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资产4.5亿元,处理债务4.8亿元,安置就业人员3903人。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共完成营业收入1236亿元,利润总额46.4亿元,上缴税金2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3%、12.2%和16.1%。全市新办企业3000余户,新增就业岗位两万余个。
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
今年哈尔滨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加快,完成流转土地148.4万亩,初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完成了省里要求增长10%的工作目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成规模,截至11月末,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7.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8.6%,比去年多转移了6.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收入50.9亿元,比去年增加了9.1亿元,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均创收4346元。培训农民工30.26万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初见成效,发展农合会60个,规范村屯合作服务站25个,组织农民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50个、专业协会24个,入社入会的农民5000余户。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645个,会员20余万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多渠道收购粮食458.7万吨,实现社会粮食销售额59.6亿元。打造粮食产销联合机制,引进主销区到哈尔滨市建立粮食生产和收购基地17万亩。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现代市场体系发展步伐加快
今年哈市地方金融市场发育良好。俄罗斯出口银行在哈尔滨市设立代表处已获中国银监会批准,江海证券兼并天元证券进展顺利,哈尔滨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有序推进。成功发行了“哈尔滨土地储备资金信托计划”和“太平集中供热资金信托计划”,分别募集资金7.3亿元和3亿元。土地市场逐步规范,截至目前共组织了8批次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已出让土地14宗,土地面积102.70万平方米,成交额11.1917亿元,超出底价1210万元。产权市场交易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共完成产权交易项目130宗,交易额23.13亿元,2.5万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今年哈尔滨市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强化了预算执行刚性,市直104个部门644个单位预算全部上报人大审议。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完成采购金额4.26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7.96%,节约资金4892万元,节支率10.29%。完善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程序。健全了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制定了《政府投资建设重大项目公示试行办法》,对磨盘山水库供水二期工程等14个项目进行了公示。1至10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9%。
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今年哈市进出口总额(地域口径)增长稳定,1至10月份完成23.58亿美元,同比增长7.69%。市属企业进出口总额完成20.21亿美元,同比增长28.28%。全市对外贸易逆差逐步缩小,由去年同期的2.45亿美元减少到10月份的1.16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监管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实行了招商引资工作政府办公例会制度,完善了外商投诉受理机制和联合年检体制。对567户外资企业进行了网上联合年检,年检通过率98.24%。建立健全了外资企业工会制度,外资企业工会成员由最初的32家增加到235家,会员由原来1030人发展到52600人。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哈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至10月份全市实现就业再就业11.9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9.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1.4%;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人员9960人,完成全年目标的332%;实现再就业技能培训4.4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33.9%。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到10月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6.8万人、170.4万人、54.5万人和44.4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面和缴费继续保持稳中有升。
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今年哈市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大所为技术依托、以产业联合体为载体的产业创新链条。实施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和医务人员准入制度,792所医院被核定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897所医院被核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已发展到760家。呼兰等区县(市)推进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试点区县(市)得到补偿的参合农民已达到83788人,补偿总额达1167.56万元。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哈市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哈航、哈空调中水回用工程已经完成。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主体工程全部安装完毕。对哈气化厂等32家超标或不稳定达标排放废水的工业企业、134家综合性医疗机构及272家餐饮单位进行了综合治理。加快了信义沟等污水处理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