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创新新农村建设经营方式:对话铁力市市委书记孟庆杰
2006-12-22 15:10:0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郝建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2日电 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走出一条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路十分重要。铁力市市委书记孟庆杰对此感触很深,结合铁力实际,他详尽论述了如何以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生产发展等诸多问题。

  变“小产业”为“创大业”

  主持人:“六小”(小生产、小农户、小产业、小机械、小资本、小农意识)是制约新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单户为主的农村生产格局分散经营,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很难产生规模效益,改变这种格局应从哪入手?

  对话人:随着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改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面貌发生可喜变化,但农民大多数自产自销,基地没有形成规模。农业龙头企业还处在发展提高阶段,带动能力不强,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联系不够紧密,农业生产链条较短。农民的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大部分农民依然是小富即安,大创业、创大业的氛围依然不浓。就铁力来说,近两年,农户购买小型拖拉机的热情比较高,全市小型机械达到6700台。小机械在农村生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重复购置、资源浪费的问题,而且功效很低。我们及时抓住这个机遇和当前农村良好态势,确定了走新型集体经济道路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即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机械化,掀起了新农村生产发展的新一轮高潮。

  政府助推新型经济组织

  主持人:组织农民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是缩小农村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目前采取哪些有效形式能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

  对话人:实践证明,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政府组织引导不可缺少。我们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专项推进工作组,科学论证、因地制宜,相继组建了4个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集约经营模式。以吉松村股份合作农场和新兴村农机股份合作社为代表。由村干部和部分农户入股,建立股份制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以经营土地为主,实现品种、作业标准、销售、结算几统一,全程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吉松村股份合作农场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2147元,比上年提高253%;二是代耕服务模式。以红旗村农机合作社为代表。该合作社为省级农机合作社,实行股份制,购有大型农业机械,以代耕服务为收入来源,机械化程度高,作业标准高,该合作社今年秋季实现作业收入18万元;三是兼业模式。以双丰镇战斗村农机股份合作社为代表。以代耕为主,同时对合作社股东拥有的耕地实行统一种植和管理,今年合作社机械作业收入达到25万元。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出现,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一是促进了粮食生产。新型经济组织规模经营土地,提高了农业标准化和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增加了粮食产量。新兴村农机股份合作社今年种植的水稻每公顷增产350公斤,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二是拓宽了增收渠道。新型经济组织集中了大片耕地,使农民在获得稳定土地收入的基础上,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打工,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今年,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717人,实现劳务收入10022万元;三是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在新型经济组织的带动下,铁力农村出现了购买大型农机具的高潮。近两年,全市每年用于农业机械更新的资金都在千万元以上,相当于前三年投入的总和;四是推动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吉松村股份合作农场提取收益的5%作为本村公益金,新兴村农机合作社从收益中拿出1.2万元用于发展本村公益事业,较好地解决了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投入不足的问题。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形成长效机制

  主持人:在组织千家万户共同创业的过程中,政府如何发挥应有作用,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其主动加入新型经济组织?

  对话人: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我们整合各方力量,千方百计搞好服务。一是出台优惠政策。市财政对每个新型经济组织给予40万元的补助,同时,适当减免农机管理费用;二是积极对上争取农机补贴政策。两年来,共争取资金170万元,组建了我市第一个省级农机合作社,组建了8个水田农机作业协会,为21个购买大型拖拉机的农户进行了补贴;三是部门齐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我们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形成了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农机部门积极做好新型经济组织建立的相关工作,帮助他们整章建制,农技部门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农技讲座,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建设部门积极为村屯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司法部门加强法律服务,调解各种纠纷,开展法律咨询,提高农民维权意识。水利部门近两年对上争取资金1750万元,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上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责任编辑:孙岚